首页 > 招生专业 > 正文

四川大学比中山大学究竟差多少,尤其是在文科语言学方面

2024-10-19 04:36:57 | 191招生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四川大学比中山大学究竟差多少,尤其是在文科语言学方面相关的问题,今天,191招生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四川大学比中山大学究竟差多少,尤其是在文科语言学方面

四川大学比中山大学究竟差多少,尤其是在文科语言学方面

四川大学文科主要分语言,行政,经济 法学 管理大类,川大是我所知在四川院校最不挑学生的学校。07~09教育部学科排名
四川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第五名
历史学 第十名
法学 第十四名
理论经济学 第十一名
新闻传播学 第十三名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第十名
公共管理 第十四名

中山大学的文科
主要集中在人文学院,有中文、历史、哲学、人类学四个系。其简介如下:
中国语言文学系是中山大学历史悠久的学系之一。1924年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创办之初,便设有中国文学系。1926年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改称中国语言文学系。1928年1月,文史科成立御罩语言历史研究所,以研究学术、发展文化为宗旨,内设考古、语言、历史、民俗四学会。1935年春,文史研究所(原语言历史研究所)改组为文科研究所,设中国文学部和历史学部,同年9月招收研究生。1939年,中文系又称中国文学系。抗日战争时期,中文系师生迁至云南瀓江和广东坪石、梅县等地,在艰苦条件下继续办学。1946年,语言学系成立。1953年院系调整,中文系又改称中国语言文学系,设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系与语言历史研究所、文科研究所、语言学系,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1954年,语言学系合并到北京大学,该系部分教师转入中文系。1958年,中文系增设新闻专业,次年,该专业并入暨南大学。1981年,中文系设立汉语培训中心,1992年,该中心并入外国语学院。多年来,中文系本科只设汉语言文学一个专业。
中文系人才荟萃,曾有许多著名学者在此任教。先后在本系任教的著名教授,早年有鲁迅、郭沫若、傅斯年、郁达夫、成仿吾、顾颉刚、钟敬文、赵元任、罗常培、陆侃如、冯沅君、王力、岑麒祥,晚近有容庚、商承祚、詹安泰、方孝岳、董每戡、王起、冼玉清、黄海章、楼栖等。这些著名学者为中文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富于进取的创新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突出的写作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一定的电脑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能从者拆枯事高等院校或研究部门的教学、研究工作,新闻出版单位的记者编辑工作,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高级秘书等工作。
1994年12月,我系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2002年3月,经教育部专家组评估验收和高教司批准,本基地被评为优秀基地。2004年6月,经广东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和教育厅批准,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4年,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我系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本科教学。如加强对基础课教学的投入,改革基础课课程体系;认真编写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切实建设好一批省、校级重点课程。坚持固本培元,加强学生厚实的中国文化基础;同时,开设多种类型的选修课,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学生扎实的学术基础与开阔的学术视野。我系一贯坚持倡三风(自觉地学习、刻苦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抓三文(作文、古文、英文),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系长期在本科教学中实施“强化写作训练”和“全程导师制”计划,要求一年级学生写作百篇作文,二年级学生写作8篇读书报告,三年级学生写作学年论文和参加教学实习,四年级学生写作毕业论文。学生在学期间,其写作和学习活动,均有导师进行全面指导。这个计划已实施多年,颇有成效。我系的教学成果《强化写作训练,着眼提高素质》获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抓好教学实习,培养综合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全程导师制》分别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前,我系在校本科生达500多人。近年来,研究生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准逐年提高。目前在校研究生已近400人,其中博士生160余人。
我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18人。我系首洞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我系为博士、硕士授权一级学科(现有8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招生),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以及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均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学术传统深厚,学术梯队整齐,是海内外公认的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及文体学的重要基地。中国戏曲史是本学科最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由王起、董每戡在20世纪50年代奠基,迄今已成为全国戏曲研究的中心。近年来,以该学科为主体完成的《全元戏曲》(十二卷),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2001年获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2002年获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该学科还出版了一批研究古代戏曲、小说及诗文的专著,在学界有较大影响。古代诗文与诗文理论亦是本学科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在文体学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良好声誉。汉语言文字学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一是古文字研究方向,研究对象包括甲骨文、战国秦汉文字及相关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问题;二是出土文献与汉语史研究方向,研究对象包括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训诂等方面;三是现代汉语研究方向。该学科在研究成果、学术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该学科出版的《金文编》、《长沙楚帛书文字编》、《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唐钰明卷》等著作,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包括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民间文学三个研究方向,该学科致力于打通现当代文学的时限、海内外文学的地限,文学和文化的界限,具有创新意义。该学科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1903——前夜的涌动》等著作,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文艺学学科包括文艺理论与批评、美学、文艺美学等研究方向,已经取得一批富有特色的成果。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语言学理论和应用语言学。该学科在方言学、汉语语法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西文学/文化批评理论比较研究,尤其关注妇女、性别与文化再现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元明清文献和岭南文献。该学科在元明清戏曲、小说、诗文的整理与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显著特色。民俗学学科是与人类学系共同建设的博士点学科。该学科继承了中山大学民俗学研究的优良传统而又进行了创新,在学科建设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该学科整理出版的《中山大学典藏民俗学丛书》,让海内外学界得以重新全面审视中国民俗学最早生成时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我系大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已与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和香港多所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制度,并与高雄中山大学中文系开展定期的学术交流。
中山大学历史系成立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系之一。建系初期,傅斯年、顾颉刚等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曾在本系任教。1952年,与岭南大学历史系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历史系。陈寅恪、岑仲勉、梁方仲、刘节等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开拓者们奠定了中山大学历史系的优良学术传统。

中山大学历史学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本系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世界近现代史教研室分别开设了历史学科各门基础课程;在学术研究方面,中山大学历史系设立了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孙中山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艺术史研究中心、敦煌学研究室、明清经济史研究室、国际关系史研究室、亚洲史研究室、校史研究室等专门研究机构,其中,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传统中国区域社会经济与文化、中国近现代史、宗教文化史、中外关系史、国际关系史等学科有着较强的优势,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本系具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是国家设立的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历史学专业本科生,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中外关系史、国际关系史、中国社会经济史)、世界史、历史人类学等专业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本系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史广东省重点学科。作为国家建设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历史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本系有着比较完善的教学科研条件,拥有藏书15万册的图书资料室、电子阅览室房、多功能讲学厅、多媒体教室和多间小型学术会议室等,配备有100多台计算机,建设了将教师、研究生和有关办公室所用电脑连为一体的局域网,拥有专门的因特网服务器,通过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目前正在建立数字化的历史研究文献资料中心。
本系与海内外学术界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每年有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应邀前来讲学或从事研究,本系也有多位教师被邀请到海外访问和交流,美国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大学的学者曾先后与本系教师开展各种课题的合作研究。目前受聘为本系客座教授,并为本系学生和研究生开设课程的知名学者,有日本东京大学滨下武志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科大卫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朱鸿林教授等。

中山大学哲学系概况
中山大学哲学系,建立于1924年,为中山大学创建之初最早培植的学系之一。著名学者冯友兰、李达、吴康、朱谦之、周辅成、罗克汀、马采等都曾为她的成长浇灌了血汗。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撤消建制。1960年,中山大学哲学系复办,杨荣国、刘嵘、李锦全、胡景钊、林铭钧、章海山、黎红雷先后担任系主任。 复系40多年以来,中山大学哲学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系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哲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具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可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学科点的博士与硕士,拥有 “国家重点学科”2个, “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 我系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得风气之先,近年来在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我系明确提出"培养人类哲学精神的承担者与体现者"的目标;在本科层次,形成了以"基础哲学"、"专题哲学"、"领域哲学""应用哲学"为框架的新的课程体系;在研究生层次,实行“硕博连读”制度,强调学术传承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我系十分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专门聘请海外学者,为本科生开设全英文专业课,为研究生分别开设巴利文、梵文、希腊文、希伯莱文课程,为学术研究奠定扎实的文献基础。 我系充分发挥国家哲学基地的辐射作用。在校外,积极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哲学问题,努力成为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源、各行业领导人才的培养点、决策管理的思想库;在校内,通过"读书-征文-选修-副修-双学位"等途径,对全校非哲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哲学素质培养。10年来,我系坚持平均每周举行一次以上的哲学学术讲座,在校园内营造出十分浓厚的哲学氛围。 数十年来,我系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活跃于国内外学术领域中的知名学者、一批又一批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的领导人才,被誉为“思想家、政治家、宣传家、企业家的摇篮”。目前,全系师生秉承中山先生手订“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以及本系“尊德问学”的系风,继往开来,团结奋进,正在为把中山大学哲学系办成国内外著名的一流大学哲学系而奋斗!

1979年,梁钊韬开始筹建人类学系工作,他设置了专业方案、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师队伍以及建系的论证报告。经过多方奔走,1981年春,国家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建立人类学系,本科设置民族学和考古学专业,研究生设置文化人类学专业。系主任为梁钊韬,容观夐和李松生任系副主任。1981年秋季正式招生,两专业各16人。1981年,梁钊韬被国家授为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自此,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成为国内人类学唯一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个教育层次的办学单位。1985年增设文化人类学研究室。梁钊韬之后,冯家骏、黄淑娉继及苏建灵先后担任系主任,其后陈运飘担任代系主任。1987年教育部批准在原文物馆的基础上建立"人类学博物馆",1998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在英德建立"人类学系教学实习基地"。
2000年,周大鸣教授被任命为人类学系系主任。这一阶段,人类学系对内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对外加强与系友和相关单位的联系,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本系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我系在对外交往中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在三个层次上开展了相关工作。首先是加强与省内地方部门的联系,例如与广东省民族学研究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药学院、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中山大学法医学系、深圳市博物馆和中山市博物馆等单位的定期联系。其次是与国内的诸多科研机构的联系,例如加强与国家民委和国家文物局的联系,保持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学术对话。通过这些联系,提升了我系在国内学术界的发言权和学术影响力。再次是国际联系,我们依托教师个人交往优势,以本系为实体,同时鼓励教师到境外进修或访问。
人类学系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会议,提高了学术地位。例如1999年12月我系举办“庆贺容观夐教授从教50周年暨族群与族群关系学术研讨会”。2000年我系与国家民委等单位合作,在北京成功举行了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大会中期会议。2001年12月,“21世纪都市可持续发展暨纪念中国人类学百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我系为会议最主要的主办单位。2002年8月,我系举办“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讨论会”。2004年12月,我系举办“河流与文明学术讨论会暨全国高校考古文博专业科研教学工作交流会。2004年12月,我系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举办“城市考古学术讨论会”。2005年3月~7月,我系与历史系共同承办“广州市文博干部高级研修班”。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系坚持引进人才与在职学习并举。引进人才时比较注意学校的来源,针对各校的学科优势,择优录取有能力有潜力的科研人员。在学科建设方面,逐渐完善学科设置,我系现已完成教学研究改革工作,新成立了四个教学与研究室,即人类学教研室、民族学教研室、考古学教研室和民俗学教研室。我系招收人类学和考古学两个本科专业,现有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和民族学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在科学研究方面,我系制定了“加强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带动学科发展”的科研战略。积极开拓渠道寻求科研课题,例如在积极申报国家、教育部和省市科研项目的同时广泛争取横向课题。在考古学方面,积极与国家文物局,湖北重庆三峡文物办联系并获得研究课题,2005年9月,我系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签订“共建广东田野考古研究基地协议书”;在人类学方面,2004年我系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共建“凌云县教学研究基地”。2005年9月,与贵州各级政府合作,并在黔南三都县建立了“水书研究基地”,既解决了学生的田野实习问题,又扩展了教师的科研空间。我系还积极参与世界银行的咨询工作,并获得了一系列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的课题。此外还争取国外的合作,如福特基金、露丝基金和哈佛燕京学社的相关课题。
获得奖励情况:几年来,我系教师获得了不同级别的学术奖励,例如刘文锁副教授获得2000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邓启耀教授获得2001年度“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陈华副教授获得2001年度“中国数字化教育高峰论坛”优秀奖;郑君雷副教授获得教育部2001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2001年度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周大鸣教授等获得“中山大学第四届教学成果奖”校级二等奖、“中山大学第五届教学成果奖”校级一等奖;黄淑娉教授获得2002年度“第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2002年度“中山大学杰出教师奖”并获“桐山奖励金”;刘昭瑞教授获得2002年度“第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何国强教授获得2003年度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20周年纪念奖;周大鸣教授和麻国庆教授入选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周大鸣教授等获得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十百千工程”培养计划支持。周大鸣教授获得2004年度相山文科优秀中青年学者奖、2005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以及2005年度首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我系有7人获得“百人计划”引进人才资格。人类学系获2005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成果一等奖(集体奖)。
在学术研究平台建设方面,2000年,以人类学系为依托建立"中国族群研究中心"、"岭南考古研究中心",2001年我系与中文系合作建立"民俗学研究中心",与历史系合作建立"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2002人类学专业被国家评为重点学科。我系今后五年建设的主要目标,一是引进国内一流人才,加强前沿性课题研究,发挥该学科易于直接与国际对话的长处,把握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在全球一体化和中国都市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保护研究,地方性知识与现代生态产业研究,民族文化、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等方面产生和国际接轨的成果;二是创建历史人类学重点学术研究基地,跨学科设计课题,多渠道申请研究经费,以基地为依托聚集人才,在港澳考古、珠江流域文明起源、近现代民族与地方经济、民俗文物学、东南亚大通道、民族宗教问题、边缘人群与极端信仰研究等方面出一批开拓性的学术成果。2004年8月,我系与历史系,中文系开始共同建设“985工程-民间文化遗产创新基地”。
人类学系复办至今(截至2006年4月),教职员工3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讲师6人,助教1人。党政管理人员(含流动编制)6人,有教师一人兼行政事务。 合同制人员3人。

四川大学比中山大学究竟差多少,尤其是在文科语言学方面

民俗学相关问题

民俗学专业的选手飘过~
这个专业属于法学,研究生出来拿法学硕士的证。如果你学民间文学,证就是文学硕士的了。社会学系、中文系、历史系下设的都有,华东师范大学貌似放在对外汉语学院。有一个学校就是两个系都有民俗专业,以后有兴趣可以八卦一下这段学界公案。
该专业好一点的大学除了前面有人列举的,中国社科院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刘魁立先生就是社科院的。很心水纳日碧力戈先生。还有户晓辉、高丙中、巴莫曲布嫫等等等等,牛人一大坨。而且怎么说呢……这排名不知根据啥?没说华东师范大学,陈勤建先生还是很牛的。《文艺民俗学》。华中师范大学也被华丽丽的无视了,你让陈建宪、刘守华二位先生情何以堪!神话研究故事类型研究绕不开的好吧。
就自己对这些楼下列举的大学的了解和其他一些学校这方面的情况8一下吧。8卦无罪,谢绝跨省~
关键看你的兴趣是偏向哪一方面?
民俗学下还是有不少专业方向的
信仰渣伏局民俗学
民俗理论
民俗学史(学术史)
民俗史
文艺民俗学
都市民俗学
民间文学下面的
神话学
传说学
……很如让多哦
而且上面说到的这些大学
有的偏人类学
有的偏民族学
有的专长是民间文学
这三个学科可不是方向的问题
完全不同于民俗学
只是民俗学本来就是混血儿
各大学的学术传统又各不相同
北京师范大学
知道搞排名在中国一定是这所学校龙头老大
地位仿佛神奈川大学之于日本民俗学
钟敬文先生解放后长期任教于此
中国民俗学之父啊
现在该校的民俗学老师及主要研究方向

基本是钟老的徒子徒孙
杨利慧先生狠狠狠不错哦
董晓萍先生低调勤奋,田野做得相当有水平
山东大学

在文史哲研究院下设民俗学研究所
老师介绍上面都有叶涛先生张士闪先生刘宗迪先生的东西比较熟悉
其他几位不清楚
这群人超活跃
杂志办得相当有水平
什么《民俗研究》、《节日研究》……
《民俗研究》权威滴很
山东民俗本来就资源丰富
听说现在叶涛先生貌似跳槽到北京了
有厅冲同学最近在联系他发文章打听到的
小道消息不知真假
辽宁大学
上榜理由大概是乌丙安爷爷吧
打开师资介绍木发现,莫非退休了?
萨满研究、生命树、民俗学原理,只看过他写的这一类东西还有生态民俗学的论文
江帆老师是他的女弟子
看过她的生态民俗学、民间口承叙事论
二位的东西弱弱的说一句,觉得生硬
_zy.jsp?id=2359
接着八卦
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

网站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
消息滞后
这个你查两位郑先生就OK了
还有位女老师
学术能力非常强的
只是现在不带研究生
信仰民俗学
神话
艺术人类学(这个不是民俗学了)
都不错
华东师范大学的话
查下这个吧
应该还有几位女老师
非民俗专业出身的老师也有几位做民俗相关的东西

主要是陈勤建先生
不老神话呀
心态超年轻的那种
文艺民俗学很有特色
上海大学
只是对黄景春先生听说的多一些

#
民间文学
民俗信仰
都市民俗学
说到都市民俗学的话
貌似东南大学的陶思炎先生也是做这方面
上面三个学校都受到以前上海老一代民俗学者罗永麟先生的影响
民间文学方面比较关注
其他的不多扯了
建议你打开中国民俗学会的网站一个老师一个老师的看简介就当选导师好了

关于工作的问题
很杂很杂滴
1、公务员。有些专门招民俗学专业的毕业生,文联民协道教协会啥的,清水衙门较多。
据说非遗一搞,火了。
2、大学教师。家里有人,差不多的话三线地级市的本科学校不难。进去之后就难了,得有科研能力。牛一点的话就可以进好大学了。当然是不一般的牛。
3、中学教师。在北京上海,这很正常。
4、杂志社编辑。我就认识两个。这个专业招生少的一两年一个。
5、报社记者。认识这方面毕业的同学。
6、广告公司。那位学长大概搞文案去了吧。
7、学校或大企业的行政人员。经典文科典型命运。不解释。
8、银行。也是行政。
其他的就是不入上九流的工作了。

没啥专业优势的。文科能好到那里去?历史研究所博物馆啥的,叫人家文博专业的同学郁闷了。
总之。到处抢人饭碗呗。

学这个也要看你家是否有米,
田野调查很花钱滴。

纯兴趣的话旁听好了。
在中国找工作,不是大款权贵,特别穷人家的孩子
建议你还是学工科吧。

学了文科,就学经管类的专业。
不行就去考对外汉语吧。
两年,早就业。

外语学得好比啥都强。

兴趣很理想,现实很残酷。
后悔没学工科的飘过~

而且田野调查下就会发现
我们的民俗
我们的遗产
多少已经只剩下尸体?
我们醉心的文化
复兴后
真的是件好事情么?
中国民俗生于封建
剩下的自己想吧

考研的专业课不是一般的多
很挑战的说

四川大学比中山大学究竟差多少,尤其是在文科语言学方面

民俗学厉害的大学

191招生网(https://www.1915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民俗学厉害的大学的相关内容。

民俗学专业全国大学排名榜如下

比较好的大学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且大学、上海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

民俗学专业简介

民俗学专业是在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它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均有较密切的关系。该学科主要是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的意义。

民俗学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息息相关。它以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191招生网

民俗学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大专院校、科学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也可在国家机关、文化事业单位及企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部分学院简介:

南京大学人文学院:

南京大学人文学院以其传统的文艺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而知名,它在民俗学研究上也受到了很高的评价,拥有非常优质的学科师资,在考研民俗学佳院校排名中排名第八,南京大学人文学院也受到了很多学生的青睐。

中山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中山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作为中山大学的主要学院之一,在历史文化和民俗学研究方面拥有优质的课程设置以及注重实践教育的办学理念,教学实力稳健,拥有的师资队伍,在考研民俗学佳院校排名中排名第九。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天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天文学研究所作为中国民族科学研究的高机构,在民俗学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其在中国民俗学的学术成就及师生质量都在国内名列前茅,在考研民俗学佳院校排名中排名第十

总结

本文从科研成果与师生特色等多个维度,介绍了考研民俗学佳院校排名前十名,帮助考研民俗学的朋友们做出正确选择。从中可以发现,一流民俗学研究机构在科学研究及师资质量、学术成就、技术服务、教学管理和实践实习机会等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是学习民俗学的之地。

以上就是191招生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191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1招生网:www.191577.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四川大学比中山大学究竟差多少,尤其是在文科语言学方面”相关推荐
我想报考山东大学档案学研究生,想知道山大档案学要考多少分?尤其是英语分数!!以及各方面信息。
我想报考山东大学档案学研究生,想知道山大档案学要考多少分?尤其是英语分数!!以及各方面信息。

我想报考山东大学档案学研究生,想知道山大档案学要考多少分?尤其是英语分数!!以及各方面信息。山大的线是350,往年一般都在350~360之间,单科基本都是55分,专业课是90分。山东大学(ShandongUniversity),简称山大(SDU),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山东大学档案学研究生不招了吗招。山东大学

2024-09-13 19:17:09
华南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比汉语言文学(师范)差很多吗?
华南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比汉语言文学(师范)差很多吗?

华南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比汉语言文学(师范)差很多吗?我来说我来说我就是华师汉语言(非师)“汉语言文化都是师范的,非师的有文秘、编辑、汉语言”其实说真的,汉语言文学(师范)下面简称“文学”的分数线不一定比汉语言(非师》(下面简称“语言”高,这是很难说的因为文学实在提前批报的,而语言则是在第一批,所以如果你前提批没报,那么你分数再高都进不了汉语言文学。现在华师的汉语言文学

2024-09-20 23:41:02
四川大学在四川的文科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四川大学在四川的文科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2007年四川大学在四川的文科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四川大学07年文科录取分数线:省份重点线提档线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四川559578634578589而07年四川文科分专业录取分数为:专业名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旅游管理587578582.17历史学基地班599583586.75新闻学634595601.33行政管理597578584.08信息资源管理588

2024-09-16 03:27:49
一般二本学院汉语言文学考四川大学广告学研究生有可能吗??
一般二本学院汉语言文学考四川大学广告学研究生有可能吗??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到底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是二本大学。成都锦城学院的前身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始建于2005年,是由四川大学与四川锦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2021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成都锦城学院。学校在2012年即实现全部专业在川二本招生,2015年审计学(ACCA)专业在川一本招生,均

2024-07-01 06:02:20
中国传媒大学究竟里面有一些什么专业分科?
中国传媒大学究竟里面有一些什么专业分科?

中国传媒大学究竟里面有一些什么专业分科?你好,我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我们学校和主持人相关的专业是播音与主持艺术;和记者相关的专业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学、媒体创意、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国际新闻等等。播音专业是需要艺术类加试的,而且对一个人的外形和声音条件要求都很高。而其他上述专业都是普通本科专业,也许并不是全职培养记者,但是你从里面可以学到如何做电视、如何做新闻。你现在才刚

2024-09-14 18:10:21
汉语言文学是本科还是专科?(汉语言文学自考科目)
汉语言文学是本科还是专科?(汉语言文学自考科目)

汉语言文学是本科还是专科?汉语言文学是偏文科专业,从2021年各省份招生计划来看,绝大部分高校都是把汉语言文学专业放在文科(历史)中进行招生,所以该专业属于偏文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专科、专升本和高中起点本科三个层次。专科专业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专起本)、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专起本)、汉语言文学(高起本)。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

2024-10-01 11:58:03
北方民族大学究竟怎么样?
北方民族大学究竟怎么样?

北方民族大学分数线看你是哪里的考生了,一般河南的是过二本就能上,河北的要过二本线十到二十分左右。宁夏本地的也要高个十分左右。看情况吧。学校这几年发展的相当快,下面的小学弟们是真的享福了。可惜这些都轮不到我们了。学校大三的时候还有本科生访学计划,可以到中山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好多所学校进行访学一年。学校现在设施那叫一个齐全,新建的体育场,全校无线覆盖,教学楼上网免费

2024-09-15 12:24:40
四川大学在职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四川大学在职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四川东软学校分数线四川成都东软大学分数线如下:一、四川省高考1、理科(1)成都东软学院:2022年四川本科一批录取分数线为515分,83025名。(2)成都东软学院:2022年四川本科二批录取分数线为439分,171433名。(3)成都东软学院:2022年四川专科批录取分数线为316分,257622名。2、文科(1)成都东软学院:2022年四川本

2024-09-25 18: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