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1 14:50:45 | 191招生网
作为香料和食品风味化学专家,孙宝国是我国食品科学领域唯一一位专注香料研究的院士。在肉味香料和肉味香精方面,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含硫香料生产技术很落后,许多关键香料自己生产不了,受制于人,其中2-甲基-3-呋喃硫醇(国外代号“030”)和甲基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国外代号“719”)进口“身价”堪比黄金,每公斤分别高达14万元和16万元。1986年,还在读研究生的孙宝国参加了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花了4年时间攻克“030”香料合成技术。其后,他在“030”的基础上,又通过4年的攻关,在1994年攻克了“719”合成技术。
1994年,孙宝国为了攻克甲基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国外代号“719” )的关键技术,夜以继日泡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孙宝国的另一项研究成果是天然级肉味香精制造技术。
国外肉味香精一般是通过香料调香或以水解植物蛋白、酵母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热反应制造的,尽管产品香味浓郁,但缺乏纯正的肉香味。孙宝国和科研人员根据肉香味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香精制造新理念。遵循该理念,他研究开发了以畜禽肉、骨为主要原料的天然级肉味香精制造技术,核心技术获得4项授权发明专利。
作为第一完成人,孙宝国于1999年、2000年和2016年,三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9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对于这些成就,孙宝国说,一方面是他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另一方面,是他的责任和使命担当。正如他勉励即将高考的学子:“无论干什么,要么不干,要么培养兴趣让自己想干,能够从繁琐的、枯燥的科研中找到乐趣、找到享受,你就具备了在这个领域走向成功的基本素质。”
孙宝国注定与化工有着不解之缘。
1961年,孙宝国出生在山东招远县(现为招远市)金岭镇山上孙家村。1977年高中毕业后,成为了村联办中学的一名初中老师,原本对数学感兴趣的他教起了物理和化学。就是这一年的年底,国家宣布恢复高考。他也萌生了考大学的想法,这一考就是四次。
第一次没有充分准备,大学没考上;他转而考中专,两次都考上了,最后却卡在体检上;第4次他以远高于山东重点线的分数,考上了北京轻工业学院,“当时上大学就两个想法:不想再当老师,也不想再搞化学。”但最终他还是当了老师,搞起了精细化工,在肉味香料和肉味香精方面,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其研究成果填补了20多项国内空白。
凭借在食品香料香精领域的卓越贡献,孙宝国于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如今,他被同行尊称为“香料院士”。
寄语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孙宝国说:“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的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跟使命,你遇到了,那就是你的责任,也是你的目标和追求。”他希望即将步入大学的学子们,要分清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的目标和理想,做好规划,分步实施,“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心想事成。”
孙宝国院士对即将高考学子的寄语。受访者供图
谈高考:离开农村到了北京,实现了人生的一个目标
新京报: 你是何时参加高考的?当时过程顺利吗?
孙宝国: 参加高考的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我一共考了4次。1977年,我16岁高中毕业,回到村里的村联办中学当了一名初中老师。当时正好缺一个物理老师,担任化学老师的四川万县知青想走,没人接课她走不了,于是我就教物理和化学两门课。那时候当老师也没经过培训,拿起课本就上讲台,都是现学现卖。
1977年年底,国家恢复高考,我当时就想报名参加。校长是支持我们高考的,但他也提前“敲打”我:考大学可以,不能耽误了学生的课。所以我虽然报名参加高考,还是全心全意扑在教学上,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批改作业,深夜还要刻蜡纸油印资料、试卷。由于没有准备,第一次高考名落孙山。
第二次我就转去考中专了,当时想着要离开农村。中专是考上了,结果到县城体检,因为太紧张,血压偏高没通过;第三次又考中专,同样也是考过了,体检时又卡在了血压上。其实我血压并没有问题,就是条件反射,一体检就害怕。
那时候我就考虑,如果继续当民办教师,将来转正没问题,可自己这么年轻就和学校的老民办教师争名额,他们不少是我的初中和小学老师,良心上过不去,还是得继续考大学。1979年10月,我抓住了一个机会,脱产进了县教师进修学校办的培训班。准备参加第四次考试时,我还在纠结到底考中专还是考大学,我的物理老师建议我还是考大学,他是“文革”前复旦大学毕业的,他当时说的理由很简单,“大学和中专相比,一毕业就差两级工资。这一辈子你都追不上。”
这么一听,我决定还是考大学。由于这次高考我提前准备了近10个月,在进修学校学得比较全面;那几年物理和化学老师也没白当,1980年高考时,满分都是100分的化学和物理,我分别考了98分和94分,总分413.5分,远高于山东360分的重点线,被北京轻工业学院录取。
我不仅离开了农村还到了首都北京,也算是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一个目标。 191招生网
新京报: 还记得备战高考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吗?
孙宝国: 我印象挺深的。1978年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被各种报刊转发,陈景润的故事风靡全国,我们看了也很受鼓舞,大家都在向他学习。
当时在农村中学,教师办公室分正房和厢房。除了备课时间,我们几个年轻老师都会跑到厢房学习。夏天厢房很热,我穿着背心,肩上搭着一条毛巾,坐一会儿浑身是汗。学校的老教师都称厢房为“陈景润小屋”。
教师进修学校的条件也比较艰苦,借用县城附近一所联中的教室,我们住村子里的房子,打地铺,外边用土坯挡一挡,里边铺上点沙子,沙子上面放麦秸秆,再铺上草褥子。只要是晴天就得赶紧晒被子、褥子,要不潮得没法睡。
但大家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学校准军事化管理,早上6点起来跑步,从早自习一直学到晚自习,晚上9点下晚自习,宿舍10点熄灯。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们水平很高,好不容易赶上了集中学习的机会,大家都如饥似渴地学,进步飞快。1980年7月9日高考结束,自己就胸有成竹了,这次肯定没问题。
谈大学生活:丢了棉大衣学校还给补助,非常感动
新京报: 还记得第一次到北京的情景吗?
孙宝国: 我当了三年初中老师,唯一一次离开招远,就是到了莱州的平里店中学参观教具展,离我们中学有二三十公里远,骑自行车当天来回。
来北京上学,家里也没人送。我是从潍坊走的,到了潍坊,第一次看见了红绿灯,也是第一次坐上了火车。从车站到学校的路线,录取通知书上写得很明白:北京站下车,坐103路电车到展览路,再换101路或335路公共 汽车 到马神庙站。我比通知的报到时间早到了一天,到北京站那天是早晨6点左右,人有点迷迷糊糊。我坐103路到了展览路,上了335路就坐过了站;再下车到对面往回坐,结果又坐到终点;又下来再往回坐,这次总算是找到了学校。所以第一次到北京的印象特别深刻。
当时学校刚恢复重建一年,正值暑假,操场上全是草。不少城市来的学生都觉得学校条件太差了,但对于从农村来的我,觉得这已经很好了。宿舍虽然是上下铺,但终于是睡在床上,不用打地铺睡地上了。
新京报: 大学生活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
孙宝国: 大学第一学期,冬天,校学生会换届照合影,穿棉大衣照相不好看,我就把大衣脱下来放在旁边。结果等合影结束一看,大衣没了。当时我就傻了,没有棉大衣这冬天怎么过?第二天辅导员跟我说,“赶快写个申请,给你补助20块钱,去买个大衣。”我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就写了申请领到了20块钱,我记得买大衣花了18块,还剩下两块钱。
这件事让我非常感动,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这也是为什么我上大学不愿意当老师,后来还是选择了留校。工作以后,无论是资助困难师生,还是为学校基金会捐钱,我从未犹豫过。我应该是工薪阶层中捐赠学校基金会和师生金额最多的几个人之一。我认为人应该有感恩之心。
寄语高考学子:艰苦的环境更能成就一番事业
新京报: 大学给你的人生带来了哪些改变?
孙宝国: 还是那句老话,知识改变命运。大学让我学到了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为后来的科研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增长了见识。学校会请专家来做报告,举办音乐会。虽然我当时听不懂交响乐,但也会学着去欣赏。
在大学期间,我还学到了很多科学文化知识之外的技能,锻炼了自己的意志。
我学会了滑冰、游泳。记得一年冬天,我穿着秋衣到玉渊潭公园跑步,感觉自己很“了不起”。去了却发现有人在冬泳,立马感到相形见绌,于是我也想试试。从1985年夏天起,我每周至少游6次,10月中旬天气转冷,跟我一起游泳的几个年轻的同事纷纷“撤退”,后来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但我坚持了下来,连续游了3年。下雪结冰时游泳,每次都需要极大的勇气。这种意志的考验,战胜自我的快乐,使得我以后在科研上能够迎难而上、愈挫愈勇。也是在坚持冬泳期间,我考上了研究生,从此走上了搞研究的路。
新京报: 对于即将高考的学子,你有什么想说的?
孙宝国: 我们那一代人,是“干一行爱一行”,现在的年轻人,都想干自己喜欢的事,这是我国经济 社会 发展给大家创造了条件,也是这一代人的幸福。但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意识到,个人的发展总要受到方方面面条件的制约和限制,包括自身、家庭、 社会 发展阶段等。有想法、有目标、有选择当然是好事,但客观条件达不到时,我们也要有能够适应环境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适者生存。
我们都知道黄山有棵迎客松,世界闻名。但是迎客松生长的环境多恶劣?它是从山顶的石头缝里长出来的。我想,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它肯定不愿生存在石头缝里,但如果它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即便是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也不会有迎客松那么举世闻名。
所以换句话说,艰苦的环境更能够锻炼人,也更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虽然我们上学时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除了数理化,还有其他很多学科,无论是学什么,都要努力地去学深、学透、学精,才能为自己有所作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人物简介
孙宝国 ,现任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1980年考入北京轻工业学院(1999年,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为北京工商大学)。2003年获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公布,孙宝国成为北京市属高校培养的第一位院士。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刘军
191招生网(https://www.1915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招远市历年高考人数的相关内容。
2021年73245人,2022年75243人。根据查询招远市教育局的官网得知,该市在2021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有73245人,2022年有75243人。招远,山东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烟台市境西北部,西北临渤海莱州湾。 以上,就是191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招远市今年高考最高分数多少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1招生网:www.191577.com清远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录取线135分。根据查询清远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官网显示,截止2023年8月8日,该校尚未公布2023年录取分数线,该校2022年录取分数线为135分。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清城区职业技术学校,位于清远市清城区东城学府路,毗邻大学城,创建于1993年5月,是清远市第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23年清远市英德市高中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3年清远市
大同市今年高考有多少人?【山西省2020年高考:运城、大同、长治参考人数及2019-2014年山西高考参考人数】1,运城市参加高考:46965人,比2018年增加2256人。2,大同市高考报名人数为:24789人,其中文史类5060人,艺文类3166人,体文类206人,理工13987人,艺理类2114人,体理类256人。3,长治市高考报名人数为:31081名。大同报成人高考要
营口今年高考最高分是多少今年高考,营口地区的最高分数达到了667分,这一成绩在全市范围内名列前茅,充分展示了该考生在各科目的优异表现。高分不仅是考生个人努力和才能的体现,也从侧面反映了营口地区整体高考教育水平的提升。这样的成绩对未来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其他考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高分成绩的背后,不仅离不开考生个人的勤奋学习,更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学校的培
凯里一中录取分数线2023年凯里一中2023年录取分数线为:文科580分,理科590分。凯里一中作为贵州省凯里市的一所优质高中,其录取分数线会随着年份和考题难易程度的变化而有所调整。详细解释如下:1.录取分数线的划定是根据当年高考的难度、考生的整体表现以及学校的招生计划综合确定的。2023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基于这一年的考试情况而定的。2.具体的分数线为文科
奉化区今年高考最好多少分题主是否想询问“奉化区今年高考最高多少分”?711分。根据查询奉化市高考的信息显示,2023年奉化中学学生郑泽媛以711分的成绩摘取理科状元,2023年奉化中学学生张拓以673分的成绩摘取文科状元。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宁波奉化二中高考成绩探索奉化二中一本率与升学机会</位于美丽象山港畔的奉化市第二中
今年洛阳市中招分数线预计多少分一批次统招分数线(包括特色班)五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洛一高统招线为597分、择校线为590分、宏志班统招线为621分、国际班统招线为524分;洛阳理工附中统招线为573分、择校线为561分;河科大附中(东方高中)统招线为554分、择校线为545分、创新实验英才班统招线为571分;市三中统招线为524分、择校线为510分、珍珠班统招线为570分;
今年怀远一中和三中录取分数线多少怀远一中统招分数线611分,指标生最低控制线566分,共录取1332人。怀远三中录取分数线532分,共录取1102人。怀远一中淮西校区项目主体已基本建成封顶,预计2020年6月底交付使用,以PPP模式建设90个班的寄宿制示范高中。,总投资约4.5亿元。怀远一中淮西校区位于怀远县涡河六桥中心路东侧,北侧为环城路,东侧为规划XS6路,南侧为规划XS
今年金华地区的高考最高分是多少今年金华地区的高考成绩单上,最高分达到了702分。其中,义乌中学的俞颖妍同学以702分的优异成绩,不仅获得了金华市的冠军,同时在浙江省内也取得了第16名的佳绩。紧随其后的是来自金华市第二名的陈一格同学,她的总分为701分,在浙江省排名为第34名,同样也位列金华市的第二位。值得注意的是,金华地区高考的前两名均来自义乌,这不仅反映了义乌在教育领域的卓越成
2024-11-26 21:18:52
2024-09-27 23:53:11
2024-09-28 18:04:41
2024-01-04 01:20:39
2024-11-27 05:56:20
2024-10-07 19: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