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16:25:55 | 191招生网
江苏师范大学代码:10320。院校代码一般指高校国标码,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而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代码查询方法:
一、《报考指南》
高三毕业班的学生都会由学校统一组织订购《报考指南》这本书,书中全面的介绍了当年各个学校的招生专业、名额、往年录取分数线、学校代码等信息。
二、《招生计划》
高考结束后学校会统一发放《招生计划》,这本书里面的信息和《报考指南》差不多,也有关于学校代码等信息的介绍,对于考生来说,可以两本书参照着看,通过多方比较确定最终的报考院校。
三、官网查询
如果考生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考哪个学校,那么就可以登陆到学校官网查询院校代码。此外,考生也可以通过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校的官网来查询院校代码信息。
专业代码和院校代码区别:
专业代码一般指专业国标码,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哲学是010101,国际经济与贸易是020102等,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院校代码一般指高校国标码,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如北京大学的院校代码是10001,中国人民大学的是10002等,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
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按照当年各省普通高等高校招生计划上的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来填报,切记不要将招生计划数误认为院校代号,更不要使用往年的旧院校代号或院校国标码,否则会导致志愿无效。
学校简介
江苏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办于江苏无锡的转业干部速成学校,战功卓著的刘先胜中将是第一任校长。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转制为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成立江苏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北迁徐州,1959年与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当年起招收本科生。60年代初,全国高校布局调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指示:“徐州地区地域辽阔,要有大学”,学校因此得以保留。从此,学校扎根苏北,艰苦创业,逐步发展。1989年,成立于1984年的第二所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我校。1999年,原国家煤炭部直属中专校——徐州工业学校并入我校。1996 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
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占地2457亩,校舍面积93.4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11亿元;图书馆藏书318万册。设有22个专业学院以及敬文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首个非独立法人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联合工程学院,另设有独立学院科文学院。
专业学科建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教育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汉语言、英语(师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应用化学、财务管理。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拥有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11个学科门类。有6个省优势学科、12个省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统计学、光学工程、教育学、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江苏省重点学科(含培育):数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史、化学、世界史、生态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6月,现有专任教师1688人,其中正高346人、副高631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62.3%,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教师占比43%。我校有国家“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1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人。3人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6人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1人获中国侨界贡献奖。有双聘院士量级人才11人,国家“杰青”量级人才50人。11人为江苏特聘教授,15人为省“双创计划”人才,4人入选“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14人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9人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23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61人入选省“青蓝工程”;有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团队18个。
学术科研
截至2016年6月,江苏师范大学与徐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江苏基地、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中共中央编译局江苏师范大学发展理论研究中心、江苏省淮海发展研究院、江苏省先进激光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药食资源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与机构20个。
截至2016年6月,江苏师范大学与徐州、盐城、连云港、宿迁、宁夏中卫、内蒙古满洲里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校市战略合作关系;与徐工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建立校地共建载体平台、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基地100余家。江苏师范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园、徐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徐州市重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技术转移中心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
2001年至2016年,江苏师范大学共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115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35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研奖励近65项。在Nature子刊、PNAS、JACS、BRAIN、《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6400余篇,其中被SCI、EI、SSCI和A&HCI等收录论文1685篇,被CSSCI收录1131篇;出版著作148部,出版教材56部,获得专利161项。
山东大学的院校代号为10422,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山东大学简介:
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
山东大学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成员。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之日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截至2018年8月,学校总占地8000余亩, 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八个校园的办学格局;有全日制本科生42286人,研究生26818人,留学生1560人。
院系概况
据2018年8月山大官网信息显示,山大下辖55个教学院系,开办本科专业117个(包括威海校区),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2022年2月,学校新增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专业、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
学科体系
据2018年8月山大官网信息显示,山大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70个,覆盖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实现了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1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8月底,山大近届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数为18个,省级教学成果获奖数为140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获国家教学名师奖9人,省级教学名师3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9个,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1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精品课程44门,省级精品课程166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0门,慕课(MOOC)32门;全外语教学课程95门,双语教学课程427门。
师资队伍
据山大官网信息显示,山大拥有专任教师4530人,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含双聘)19人,青年项目入选者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3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7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7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6人。学术实力稳步攀升,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2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6项,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部委级平台64个,另有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合作交流
2021年,金利来(中国)有限公司捐资千万助力山东大学发展。2022年5月5日,山东大学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通过“云上签约”形式签署了《山东大学、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加强校馆协同融合、开展文物研究阐释与保护、优化拓展陈列展览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学术科研
据2018年8月山大官网信息显示,山大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另有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0年山东大学就业率:90.94% 、山东大学国内升学率:38.42% 、山东大学出国率:10.23%。
优势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朝鲜语、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临床医学、历史学、生物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药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金融工程、法学、自动化、护理学、财政学、生态学、口腔医学、土木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妇产科学、产业经济学、中国古代史、微生物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药物化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山东省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企业管理、无机化学、光学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内科学、中国哲学、财政学、发育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数量经济学、法学理论、民商法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专门史、管理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电机与电器、信号与信息处理、环境工程、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临床医学、中国近现代史、政治学理论、金融学、会计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理论物理、有机化学、植物学、岩土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化工过程机械、软件工程、药剂学、遗传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空间物理学、刑法学、俄语语言文学、动物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护理学、动力机械及工程、药理学
191招生网(https://www.1915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天津理工大学代码是多少?的相关内容。
天津理工大学代码是10060。学校前身是天津理工学院,于1979年以天津大学理工分校名义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1996年,原天津理工学院与原天津理工学院一分院(天津大学机电分校)、天津理工学院二分院(天津大学分校)、天津大学冶金分校合并,组建新的天津理工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天津理工学院更名为天津理工大学。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介绍
天津理工大学,位于天津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管、文、艺等多学科发展的天津市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159.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96万平方米;本科以上全日制在校生28000人;设有专业学院15个,开办本科专业65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7个。
院系概况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专业学院15个,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体育教学部,开办本科专业65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419人、外聘教师380人,折合教师总数为1609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9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690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178人,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6人,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15个。
学科体系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天津市重点学科12个。
天津市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物理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物理学、外国语言文学、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机械工程、化学、设计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机械、电子信息、能源动力、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资源与环境、艺术、翻译(英语笔译领域)、汉语国际教育、工程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项目管理、工程管理领域)、社会工作。
人才培养
据2019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教育部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5个、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获批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功能材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数字化制造与流程工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津灯塔涂料有限公司、天津第一机床总厂。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工程计价学、数字图像处理。
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天津理工大学-河南许继工控系统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191招生网
教育部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机械工程、工程造价。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自动化。
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
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有机化学。
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产教融合的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新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校内外实践平台建设。
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中心、新能源利用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科研平台
国家级工程实验室: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通信器件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学习型智能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计算机视觉与系统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显示材料与光电器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微软嵌入式技术联合实验室。
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先进多孔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复杂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智能计算及软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光电显示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薄膜电子与通信器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先进机电系统设计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有机太阳能电池与光化学转换重点实验室等。
天津市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公共投资与工程造价研究中心、循环经济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
天津市科技成果推广中心:天津市工业智能控制技术科技成果推广中心。
天津市智库:中国重大工程技术“走出去”投资模式与管控智库。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国家级科研项目总数达227项,均比“十一五”翻一番;首次作为牵头单位承担了科技部863计划主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覆盖了全部文科学院,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艺术设计领域国家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一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5项,实现专利技术转化47项;学校派出科技特派员240多人次进驻天津市相关企业,承担各类项目158项,申请专利92项,授权专利27项。
2017年3月,学校首次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和第一单位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模块化超材料局部机械性能在大尺度结构中的解耦》。
2017年8月,天津理工大学作为第二单位在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Robust epitaxial growth of two-dimensional heterostructures,multiheterostructures,and superlattices》的论文。
2018年,天津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卢秀利博士、王红娟博士、鲁统部教授与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司锐研究员合作开发了基于石墨炔的单原子铂催化剂,在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上,天津理工大学为第一论文完成单位。
以上就是191招生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191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1招生网:www.191577.com长江师范学院代码是多少?长江师范学院代码是10647,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长江师范学院建于1931年,学校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是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支点上唯一一所本科院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2001年,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31年
东北师范大学代码是多少?10200是东北师范大学的代码。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
吉林师范大学代码是多少?学校代码:4122010203各专业代码如下表: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2021年招生章程学费标准1、本科专业:(1)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化学、应用化学、环境科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地理科学专业学费标准为3850元
西南政法大学2019年本科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西南政法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保障考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正常招生秩序,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西南政法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工作。
辽宁师范大学代码是多少?辽宁师范大学代码是1016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辽宁师范大学(LiaoningNormalUniversity),简称“辽师大”,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辽宁省“双一流”国内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实施学校、
陕西师范大学代码是多少?陕西师范大学代码是10718,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陕西师范大学简称陕西师大、陕师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国家“1
河北师范大学代码是多少?河北师范大学代码是10094。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
西华师范大学代码是多少?西华师范大学代码10638,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和考研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西华师范大学简介:西华师范大学(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简称“西华师大”,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四川省第一所师范类高等学府和全国首
2024-10-04 23:59:44
2024-09-16 22:33:37
2024-09-15 09:05:50
2024-09-18 14:17:20
2024-09-13 10:15:35
2024-09-12 11: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