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0 01:08:40 | 191招生网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目标定位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招生办法
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培养模式
招生高校要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高校,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统筹。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持续改进招生和培养工作。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教育部将加强对强基计划的政策支持。
规范管理
高校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全程接受本校纪委监督,并建立申诉途径和举报机制。严格组织高校考核,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要求组织实施。笔试、面试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试题按机密级事项管理。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完善信息公开公示,落实教育部、省级、校级三级信息公开制度,合理设置公开范围,规范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对于因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大规模舞弊、招生严重违规的高校,取消其强基计划招生资格,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责问责。
招生规模
起步阶段,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如下)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我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我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高校要与各地教育部门充分沟通协商,统筹考虑国家政策与导向、招生定位和培养要求、各地高考综合改革进程以及中学素质教育推进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在各省(区、市)的强基计划招生名额,并在各省(区、市)的分省计划中安排。
试点高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191招生网
191招生网(https://www.1915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重庆大学是否可以参观的相关内容。
关注并打开“平安重大”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出管理”->“入校预约”,点击“统一认证号”,输入统一认证号和密码,点击登录,进入“入校预约”系统主界面。
登录完成后即进入预约系统的主界面,点击“个人预约”,进入信息填写页面。需填写的信息包括:入校离校时间、入校事由、通行校区以及入校人基本信息。点击添加人员的“+”进入入校人信息录入界面,输入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车牌号等信息,点击“添加”可录入多人信息,点击“完成添加”返回。信息填写完成后点击“提交”即完成预约。
以上就是191招生网整理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专业有哪些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191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1招生网:www.191577.co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数线该大学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根据不同地区和专业有所差异。在202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海南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742分。在四川省,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06分。在辽宁省,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30分。在天津市,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71分。在陕西省,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18分。在河南省,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39分。在广东省,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96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数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分数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分数线理工类663分,文科类652分。202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北京限选物理组理工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63分,不限选组文史类专业652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天津限选物理组理工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93分,不限选组文史类专业679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河北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49分,历史类录取分数线为625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2年录取分数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录取分数线以下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年的录取分数线概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2023年的投档线中,天津理工类分数线为685分,文史类为671分。西藏的分数线相对较低,为476分。令人瞩目的是,海南的理工类和文史类分数线分别达到757分和742分,成为全国最高分。作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重点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位于北京,享有“双一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北京的录取分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北京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为:本科批(02)普通类660分、本科批(01)普通类650分、本科批(03)中外合作办学640分。一、北京航空大学部分省份录取分数线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海南录取分数线为综合742分。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四川录取分数线为理科674分、文科606分。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辽宁录取分数线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数线北京地区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分数线为661.08,信息与计算科学为667.1,应用物理学为663.33,化学为650.33,工程力学为634.1,飞行器动力工程为668.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布了该校强基计划预录取标准(除上海外),划定了各招生专业校考成绩最低合格线为60分(满分为100分),并确定了各省的综合成绩分数线;1、2022年北航在京本科提前
北京航空大学分数线658分。2021年北航大学录取分数线是658分,录取批次本科批,最低位次是155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于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数线北京地区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分数线为661.08,信息与计算科学为667.1,应用物理学为66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术专业录取分数线601分。根据查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网得知,截止到2023年7月20日,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术专业录取分数线尚未公布,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术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01分,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术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11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位于首都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位列国家“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985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985工程高校,也是211工程高校,还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University)简称“北航”,位于首都北京市,中央直管高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
2024-10-04 23:59:44
2024-09-15 09:05:50
2024-09-13 10:15:35
2024-09-12 11:52:27
2024-09-10 03:47:46
2024-01-12 17: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