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 05:08:21 | 191招生网
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拓展资料: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这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大家非常关注的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代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高校作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充分发挥科教资源集聚、高层次人才会聚、学科交叉融合等优势,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厚积薄发。
“人才培养是吉林大学的立校之本。在建校70余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学校逐渐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教学传统。”
张希代表表示,“厚基础”是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建立扎实、完备的知识体系。
任何变革性的创新都离不开基础科学领域的重要理论突破,培养有创新创造能力的人才,切不可舍本逐末;“重实践”是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基础研究应用是密不可分的。
从应用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的瓶颈中,可提炼出基础研究需要解决的“真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基础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严要求”是对任课教师以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严格要求,更是对学生学业的严格要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不在自己的核心研究领域下一番实实在在的功夫,很难取得理想成绩。
191招生网(https://www.1915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吉林大学和东北大学应该选哪个?的相关内容。
吉林大学更好一些,尤其是在学术研究方面:
1、研究机构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其中包含2个筹建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其他行业部委重点实验室21个。
2、科研成果
2012年,吉林大学ESI论文被收录13181篇,被引82960次,居中国大学第九。
2013年,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全校教师自然科学研究到校财务经费11.03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4项,其中一等奖15项。
SCI论文2309篇(收录文献2504篇),排名第11位;EI论文1592篇,排名第13位;3篇论文进入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排行榜。
专利申请1116项,授权764项,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发明创业奖1项。
2013年,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学校教师社会科学研究到账经费突破7000万元;获立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42项,立项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一位。
11项成果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1项,打破了连续两届没有一等奖的局面。
3部书稿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二位。1430篇论文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被收录论文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六位。
3、学术资源
截至2019年11月,校图书馆各类纸质书刊784万册,其中古籍40万册,古籍中6000余部为善本。
地方志与谱牒、金石拓片与古文字文献的收藏在高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这些珍贵文献与亚细亚文库、满铁资料一起成为吉林大学图书馆的特色收藏。
截至2013年底,订阅外文期刊1268种、中文报刊4914种。
购买了包括web of science和EI在内的48种西文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14种中文数据库,超星、书生等电子图书120万册,自建了东北亚研究、地学、汽车、满铁资料等12个数据库。
吉林大学的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6664人,其中教授1978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186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外聘杰出教授49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7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7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8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专家28人。
“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4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含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1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9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3人,中央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5人,国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 191招生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34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3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75人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
以上就是强基计划历史学就业方向有哪些发展前景怎么样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191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1招生网:www.191577.com强基计划历史学就业方向有哪些发展前景怎么样强基计划历史学类毕业生可以在科研单位、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行业、教育机构、文化型企业、图书馆、博物馆等行业从事学术研究、编辑、宣传等工作。强基计划历史学就业方向从专业对口方面来说,历史学职业需求相对较少,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从事教师工作,或者向历史学研究方向发展。当前强基计划历史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点:历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2023强基计划的就业前景怎么样就业方向有哪些强基计划即高校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计划。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毕业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强基计划就业前景强基计划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强,往往很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强基计划培养的学生在学术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能够适应科研和高技术领域的需求
强基计划数学专业好就业吗发展前景怎么样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工具学科。数学在各个专业都有基础且广泛的应用,所以数学可以衔接到大量理工类和经济类的专业。强基计划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软件设计、工程计算、网络安全、国防科技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强基计划数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强基计划开放招生的数学类专业主要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等。致力于培养“数理基础坚实、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历史系通过率通过率大致在25%至67%之间。山东大学强基计划2020年起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山东大学强基计划”),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本硕博衔接培养。其中历史系的通过率在在25%至67%之间。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zy.offercoming.com历史强基计划就业方向历史强基计划就业方向如下:在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博物馆
强基计划出来的去哪就业强基计划就业方向如下:1、数学:数据分析师、软件开发人员、三维动画制作人员、金融精算师、保险精算师、大学教师等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量都比较大,所以就业前景还是不错,而且这些岗位大都在政府机关、科研机构、金融行业、高科技企业中,在薪资待遇和上升空间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2、物理学: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或是到研究所从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工作,
强基计划就业前景怎么样强基计划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强基计划的目的就是给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让这些优秀的人才为祖国添砖加瓦,因此强基计划的考生都是可以优先保研直博。强基计划是国家为一些亟需岗位培养人才的专门项目,而对于这些国家亟需的这些岗位,大家绝对不要愁没有工作机会。强基计划之所以会实施,就是为了突出基础学科在国家战略需求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该校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主要是数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怎么样,就业方向前景怎么样很多同学毕业了之后都没有转行,对视传的工作我也算略有心得吧!毕业了这三四年,其实真的发现了设计师行业的流动性很大,所以也想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对于自我定位和视传专业的就业前景。1. 国企&事业单位现在审美已经成为了普罗大众的精神生活之一,国家也在不断提倡美育教育,首先毕业后可以选择进入学校成为一名美术老师,从孩子
新媒体艺术就业方向就业前景怎么样新媒体艺术就业方向:在党政机关、部队、院校、企业等从事网络新闻宣传与媒介传播优化等工作。新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特别是那些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艺术修养,又有很强动手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新媒体艺术就业方向技术类:包括文案专员(没错,文案也算是一门技术)、设计师、程序员等。运营类:包括公众号运营、微博运营、网站运营等。媒体类:包括网络
2024-10-04 23:59:44
2024-09-15 09:05:50
2024-09-13 10:15:35
2024-09-12 11:52:27
2024-09-10 03:47:46
2024-01-12 17: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