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各大学强基计划线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2024-10-12 21:57:18 | 191招生网

今天191招生网小编整理了各大学强基计划线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各大学强基计划线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如下:

包括四川、北京、重庆三所高校,其中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594分、历史学类612分、哲学589分、数学与应用数学648分、物理学631分、化学621分、工程力学606分、生物科学632分、基础医学635分。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高考强基计划5月在网上报名。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高三考生,符合高考报考条件,并且参加了高考(应届生和复读生均可)。拥有在省级比赛或五大学科竞赛中有获奖记录能够证明具有学科特长。 191招生网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祝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须参加统一高考。

各大学强基计划线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是614分。

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于2020年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2022年增加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试点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根据相关文件指示,对于强基计划招收的考生,各高校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创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同时也应该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这一点对本科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各大学强基计划线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2023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191招生网(https://www.1915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3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的相关内容。

1. 清华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公布,其中包括来自各地优秀中学的学生。例如,蔡一在、胡鸣镝、甄林睿来自浙江省温州中学;陈俭德、王麒诺来自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陈一、蒋弘杰、陆金浩来自浙江省杭州二中树兰实验学校。
2. 2023年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如下:安徽省理科679分,北京市理科662分,文科664分。
3.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旨在选拔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该计划致力于选拔那些志趣坚定、禀赋优异的青年学生,为国家基础学科和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4.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的招生工作由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遵循综合评价、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确保招生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5. 强基计划招收对象为各省(区、市)符合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的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应具备远大志向、追求卓越和综合素质优秀,或具有基础学科拔尖的特长,并希望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6. 2023年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涵盖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和基础文科类专业。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包括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等。基础文科类专业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类、哲学类专业等。这些专业旨在选拔并培养在各自领域有特长并有志于从事相关研究的学生。

以上就是191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各大学强基计划线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1招生网:www.191577.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各大学强基计划线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相关推荐
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如下:北京:最低619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历史学;河北:最低604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山西:最低564分入围,对应专业为物理学;辽宁:最低599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化学类;江苏:最低582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历史学;浙江:最低632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安徽:最低581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福建:最低603分入围,对应专

2024-10-10 21:47:16
四川强基计划大学分数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四川强基计划大学分数 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四川物理破格强基清华录取分数强基计划在四川的分数线为:理科类680分、文科类615分。这个分数线你可以参考一下上一年的分数线,因为每年分数线都是会变的,但是大概范围是不会变得,也可以打电话咨询一下高中班主任,因为像班主任会比我们更清楚这个每年的录取分数线什么的。也可以在清华大学官网查询。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各高校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是614分。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

2024-10-11 07:01:48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2021入围分数线1、2021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山东大学2021年强基计划分省分专业录取标准(综合成绩)。2、2021山东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山东大学2021年强基计划各省入围校测分数线。3、强基计划简介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

2024-10-10 14:57:52
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大强基计划2022入围分数线2022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在北京入围分数线:理科/物理类670分,文科/历史类674分,在湖南入围分数线:理科/物理类653分;在河北理科/物理类660分。北京大学简介北京大学(PekingUniversity),简称“北大”,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

2024-10-10 13:29:33
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2023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北京大学强基计划2023入围分数线如下:安徽:理科678分,医学类669分,文科649分;北京:理科669分;广东:理科684分,文科667分;河北:理科674分;河南:理科692分;黑龙江:理科656分;湖北:理科679分;湖南:理科672分,文科652分;吉林:理科655分;四川:理科689分。强基计划简介: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2024-10-12 02:00:25
2023年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2023年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2023年北大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基本在670分左右,具体各省的收分不同,2023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各省入围分数线如下:1、安徽2023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在安徽的入围分数线是医科669分、文科649分。2、北京2023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在北京的入围分数线是理科699分。3、甘肃2023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在甘肃的入围分数线是理科653分。4、

2024-10-10 15:28:58
东南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2023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东南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2023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2022南京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如下:历史学录取标准为900.9分,生物科学录取标准为873.0分,数学与应用数学录取标准为841.0分,哲学录取标准为869.0分。学校肇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调整出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

2024-10-10 15:35:34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 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 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

2024-10-10 1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