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30 16:39:19 | 191招生网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高职) 理工类 公办
官方网址:
官方地址: 甘肃天水市
官方电话: 0938-2793278,0938-2790118
电子邮箱: tsjwh@163.com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 1979年,前身为天水地质学校,原隶属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后为核工业部),现为甘肃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甘肃省最早成立的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地处“羲皇故里”甘肃省天水市。建校40余年来,一代代工院人扎根陇原、拼搏奋斗、无私奉献,孕育传承了独具特色的核工业军工精神,秉承“崇德精技、乐业修身”的校训,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篇章。 学校是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创新创业 50强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高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A档)、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国家首批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甘肃工作基地、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模范职工之家、甘肃省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甘肃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同时学校也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会理事单位、中国核工业理事单位、中国电子教育学会职教分会理事单位、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理事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 325亩,校园建筑总面积22.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多元,建有108个门类齐全、设备优良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工程实训中心,其中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央财支持实训基地,75个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0492人(含扩招学生),教职员工331人,校内专任教师252人,校外兼职教师25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22人,中级及其它专业技术人员146人,研究生学位以上教师97人,“双师型”教师254人。现有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等5个省级教学团队,老年服务与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等2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6名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1名省级专家,1名天水市领军人才。学校教师先后获得省级以上表彰152人次,其中国家级30人次,省级122人次。近年来,教师累计完成各类科研课题195项,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立项84项,荣获地厅级科技成果奖28项,教师累计在核心、权威及省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54篇,获得国家专利87项,出版教材、著作151部。 学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现设有地质学院、测绘学院、建筑学院、化工学院、电信学院、艺术学院、经管学院、旅游学院、双创学院、康养产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课教学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陇原工匠培训基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甘肃省普通话测试站、 “1+X”证书考试点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形成了以大专层次的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融成人教育、短期培训和技能培训鉴定为一体的办学格局。全日制高职教育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专业设置立足区域产业布局,涵盖资源环境、土木建筑、生物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13大专业门类48个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文、艺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校拥有工业分析技术、旅游管理 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拥有华为ICT生产性实习基地、旅视界生产性实习基地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习基地及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甘肃彩陶文化传承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1个、省级集成电路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工程测量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岩土工程技术等3个省级骨干专业,环境地质学、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等8门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区域地质及矿产普查、工程测量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和旅游管理等4个省级特色专业,获得了以《基于教学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地学类综合型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等为代表的1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学校牵头组建的 2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甘肃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甘肃省家政养老服务职业教育集团”和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携手省内外100多家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构筑起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生产导向”为基本模式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学校实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各类技能竞赛获奖累计209项。 学校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起了遍布全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定期举办校内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洽谈会,学校与国内2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用人合作关系。建校以来,已累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5万多名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5%左右,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 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机制,依托地质行业和国防科技行业的办学优势,以全国首批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甘肃国防科技工业职教集团等为平台,建设有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10个,各类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已建成甘肃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面向社会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工作。面向全省开展了矿山测量及数字矿山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等30多个地方科技服务项目,利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陇原工匠培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等优质办学资源,积极承担了岗位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两后生”创业技能培训,累计开展培训了1万余人次,实施技能鉴定6000余人次,为我省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 站在新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潜心建设高质量、高水平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努力实现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综合性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目标,为打造 “技能甘肃”和“一带一路”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为西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甘工院经验,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贡献甘工院智慧和方案。
西南林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高校,以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为传统优势,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为显著特色,理、工、农、文、法、管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院校。,学校办学起源于 1938 年的云南大学森林系,建校于 1958 年昆明农林学院。 1973 年昆明农林学院林学系与南迁昆明的北京林学院合并办学,成立云南林业学院, 1978 年北京林学院迁回北京办学后,学校变更为云南林学院,直属原国家林业部管理。 1983 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为林业部直属的 6 所区域性林业本科院校之一。 2000 年学校由原国家林业局直属高校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管理。 2010 年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院架构,现设有林学院(亚太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园林园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湿地学院、数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博物馆、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干部学院)、国际学院等 22 个教学单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2714 人,硕士研究生 3300 人,博士研究生 166 人。有在编教职工 1273 人,全校教师中有正高级职称 154 人、副高级职称 365 人。入选国家、省部级以上人才共 244 人次,其中全国优秀教师 3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 1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 人,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3 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1 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 1 人、云岭学者 3 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 10 人、文化名家 3 人、教学名师 7 人、青年拔尖人才 53 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 6 人(含柔性 5 人)、高端外国专家 10 人、产业人才 5 人(含柔性 4 人)、青年人才 14 人(含柔性 4 人),省委联系专家 11 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4 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6 人,国家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 2 人,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 人,国家林草青年拔尖人才 2 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6 人、后备人才 16 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 6 人、后备人才 1 人,云南省师德标兵 4 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8 人,省科协中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2 人。,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现设有本科专业 82 个,中外合作专业 1 个,其中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 3 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 4 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3 个、省级特色专业 5 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4 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9 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1 项(参与)、一等奖 8 项,二等奖 24 项。获批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 500 余项(含产学研项目 52 项),获省部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12 个。“林学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南林业大学——楚雄市林业局紫金山林场理科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19 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2 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1 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1 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20 门。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1 个、省级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1 个,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3 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 项(含参与 1 项)。学生在“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创业园被评为省级青年创业示范园,林科类校园创业平台被认定为省级校园创业平台,是大学生 KAB 创业教育基地。学校被评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云南省第一届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等 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 4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15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65 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15 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 6 个、培育学科 1 个,省级重点学科 5 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 2 个,省院省校合作咨询共建学科 2 个, A 类高峰学科 1 个、 B 类高峰学科 2 个、 B 类高峰学科优势特色研究方向 1 个, A 类高原学科 2 个。拥有省级培育建设学术博士学位授权点 2 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 1 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 4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3 个。,学校获批成立林业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质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云南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及林权制度研究基地。有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 3 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3 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个、检验检测中心 1 个、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3 个、创新联盟 3 个。有省级工程实验室 1 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4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4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个、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2 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1 个、省级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 2 个。有院士工作站 4 个、专家工作站 4 个。有协同创新中心 1 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13 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6 个、昆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个、昆明市国际研发中心 1 个。设有中国林学会国家公园分会、中国林学会古树名木分会、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发展促进会。有各级各类自然科学类创新团队 22 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4 个、基地 2 个、智库 2 个。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8 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 项、何梁何利奖 1 项。办有《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校现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甲 B 级资质证书、木材与木竹制品质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资质证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乙级资格证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乙级资格证书、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乙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乙级资质证书,发挥区域、行业和学科优势,主动参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培育、森林保护、竹藤研究、木质科学与技术、高原湿地等方面在国内有一定优势,一些领域居于国内同类研究前沿;在园林规划设计、生态旅游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在蚁类、鸟类、鱼类等方面研究取得突出成绩,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云南省委、省政府多次表彰和奖励。,学校重视交流与合作,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泰国、越南等 21 个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 60 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建有马里巴马科人文大学孔子学院,马里孔子课堂获全球先进孔子课堂奖,孔子课堂外方负责人获首批“孔子学院院长纪念奖章”。 2018 年获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UBC )林学院合作共建亚太林学院;成立亚太森林组织昆明中心。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普洱市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占地 2550 亩,馆藏纸质图书 190 万册,电子图书近 82 万册,中外文数据库 22 个。标本馆藏有各类标本 50 余万份,是云南省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公众教育基地。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走以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道路,全力推进 “双一流”建设。以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战略远景,贯彻好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一二三八”发展战略,健全和完善现代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为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数据更新至 2021 年 12 月底) 191招生网
西南林业大学的专业有:园林、法学、经济学、英语、工商管理、会计学、经济与金融、商务英语、泰语、汉语国际教育、公共事业管理等。 西南林业大学专业名单 园林 法学 经济学 英语 工商管理 会计学 经济与金融 商务英语 财务管理 汉语言文学 地理科学 农村区域发展 法语 农林经济管理 泰语 汉语国际教育 公共事业管理 旅游管理 越南语 商务英语(高职本科) 土木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林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电子工程 通信工程 环境工程 木材科学与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信息与计算科学 应用化学 城乡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商务 食品质量与安全 电子科学与技术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生物技术 交通运输 测绘工程 车辆工程 工业设计 风景园林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环境科学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森林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消防工程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生态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森林保护 园艺 动物科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林产化工 应用生物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 汽车服务工程(高职本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高职本科) 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
191招生网(https://www.1915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下面这些学校 帮我选择一个的相关内容。
桂林理工大学原来就是本科,只是刚更名为大学而已,要说那个专业比较好,还是地质类的,都在资源与环境科学系,也就是更名后的地球科学学院。2024-05-26 04:47:36
2024-03-25 02:48:58
2024-04-19 10:22:45
2024-06-15 00:44:21
2024-07-10 03:13:51
2024-05-16 0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