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生报考 > 正文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哪个老师好

2024-02-22 01:16:12 | 191招生网

今天191招生网小编整理了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哪个老师好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哪个老师好

复旦大学法学院的师资力量

复旦大学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6位,其中教授25位(其中博士生导师20位)、副教授20位、讲师11位,35人具有博士学位。我院多名教师曾受各级国家机关邀请,参与立法、司法和政策咨询工作。建国以来,张志让教授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昌道教授曾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孙南申教授曾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另有多名教授任上海市人大和上海市政府立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为法治建设提供实务性服务。董世忠教授入选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董茂云、张乃根、龚柏华、谢佑平、季立刚、王志强等六位教授先后获“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王蔚副教授、孙晓屏副教授、郭建教授、段匡教授、杨心宇教授、侯健副教授先后获“上海市育才奖”荣誉称号。
1983年法律系恢复建立后即开始招收法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在院学生1900余人,其中包括外国留学生200余人;研究生约占70%,本科生约占30%。复旦大学法学院拥有国际法学、民商法
学博士点以及法学理论、宪法与行政法学、法律史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诉讼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九个硕士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复旦大学法学院自2000年起开始自主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研究生,是国内较早开展法律硕士培养工作的法学院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培养模式,毕业并获得法律硕士学位者2300余人,为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批高层次、复合型、实践型的法律人才。法学院在教学科研中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针,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大力发展应用性研究以增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能力,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与优势。香港回归前后,受国务院港澳办委托为香港律政司、立法会、法律援助署和廉政公署等机构官员举办十四期“中国法律讲习班”,效果甚佳。
复旦大学法学院历来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1993年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中,复旦大学代表队一举夺冠,队员严嘉、季翔为法律系学生。2001年以来,法学院先后有九个班级获得“上海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一项。2003年,复旦大学代表队获“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中国赛区第一名,代表中国赴美参加国际比赛。
复旦大学法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的法学院系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如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学院、乔治敦大学法学院,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法学院,德国Bucerius法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法律系,香港大学法学院,韩国高丽大学法科大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等多所世界一流院校有交流协议。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哪个老师好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哪个老师好

身为复旦经院的 金融硕士 ,当然首推 孙健 老师的《 固定收益与衍生品

孙健,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现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截止2016年3月份,在 摩根士丹利 固定收益部 执行总经理 ,从事固定收益类,大宗商品类衍生品交易和风险对冲。此前任XE Capital对冲基金董事总经理,负责管理包括金融衍生工具在内的数十亿美元的金融资产。 191招生网

孙健老师从业内辞职后,专职来复旦当教授。如果能选到他做导师,真的是非常幸运了。据说孙健老师选人也非常严格,如果实力不够,也很难加入孙门。

孙健老师讲课非常 幽默风趣 ,完全不是死板的学院风。孙老师之前的主要的经历是在业内任职,并且做的非常出色,这也让他的课程更加有趣和适用。

孙健老师教我们使用 VBA、建模等 ,但是孙老师的课程想拿高分非常非常的难,需要很努力的去学习。

孙老师研究问题 非常深入 ,讲课非常有深度,很多时候有很多学生慕名来蹭课。孙老师有时候也会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给我们讲课,让我们学到很多 很实际的 东西。

孙老师经常会请我们吃饭跟我们 谈心 。孙老师在摩根时候的收入相信是很恐怖的,但是孙老师很喜欢和我们一起在食堂一起吃饭。讲真,我们复旦的食堂还不错,而且复旦人很好客,你总能借到卡吃饭。

孙老师课是学到东西最多最深,对以后的职业生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一门课。偶尔的蹭课也能让你感受到孙老师的 个人魅力 ,欢迎大家来复旦蹭课。谢谢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哪个老师好

范晓的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1招生网(https://www.1915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范晓的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的相关内容。

科研
科研范围比较广泛,涉及语言学理论、语法、修辞、方言、词典编纂等许多领域,研究的主攻方向为语法学。研究范围涉及语言理论、语法、修辞、方言、词典等领域,主攻语法。承担并主持了国家教委“七五”规划项目“动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句型研究”上海市社科重点项目“句模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语法理论”等重大科研项目。已出版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语法理论纲要、语法述要、动词研究、动词研究综述、汉语动词概述、汉语的短语、汉语的句子类型、上海语、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吴方言简明词典等(含合作)10余部著作。已发表学术论文170 余篇。科研成果获多种奖励,其中学术论文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获1995年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动词的配价与汉语的把字句获上海市2002年第6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在语言学领域中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语法研究上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
积极倡导三个平面的理论。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释三个平面的理论并用此理论来研究汉语语法的专著《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还以三个平面为纲出版了语法理论纲要。围绕此理论还发表了语法研究中的十大关系等一系列有影响的文章。主张在语法研究中要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区别开来,又互相兼顾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使语法分析做到形式和意义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结构和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从而求得语法分析更全面、更系统、更丰富、更科学。这个理论受到语法学界的普遍关注,人们认为它不仅拓宽了语法研究的领域,而且为深化语法研究指出了一条新路(语法研究座谈会纪要)。
对汉语的动词有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先后主持撰写了汉语动词概述、动词研究、动词研究综述等书和发表了汉语动词的价分类等一系列学术论文。对汉语动词的性质特点、内部再分类以及动词的配价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推动了汉语动词和汉语配价语法的研究。
对汉语的短语有系统和深入的研究。70年代末关于结构和短语问题的讨论中,发表了关于结构和短语一文,全面论述了短语的性质、特点、分类及语法地位等问题。此文对这一讨论作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可以说是(这次讨论的)一个小结(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此后又出版了汉语的短语、介宾短语、复指短语、固定短语等书和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文章,进一步论述了汉语短语中的各种问题,提出不少新颖的见解。
对汉语的句子分析及其类型问题有深入的、开拓性的研究。发表了谈谈析句问题、句型、句模和句类、略说句系学等有关句子分析和句子类型的一系列论文,还出版了汉语的句子类型一书。把三个平面的理论运用到句子研究上,对句子的合格度的标准给予新的解释,提出了区分句型、句模和句类并把三者结合起来最终建立句位系统(句系)的新观点,还提出了建立句系学的新设想。
教学
范晓教授在高校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40余年。曾为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进修教师开设过语法理论、现代汉语、汉语语法、修辞学、语法专题研究、语义研究、动词研究、句型研究、语法学史、上海方言研究等10 余门课程。已培养国内外研究生40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32名,内含国外研究生11名)。曾获多种教学奖,1987年获复旦大学教育奖,2000年获上海市博士生优秀论文指导奖,2001年获复华教学科研奖,2002年获复旦大学“薇阁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奖”等。
主要研究成果
著作要目:(按发表时间先后排列)
《语法述要》(署名田申瑛),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10月。
《简明吴方言词典》(合作),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5月。
《汉语动词概述》(合作),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10月。
《上海语》(合作),日本:白水社,1987年10月。
《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编写语法部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6月。
《介宾短语》、《复指短语》、《固定短语》,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
《汉语的短语》,商务印书馆,1991年11月。
《中国学术名著提要·语言文字卷》(写作语法部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7月。
《嘉定县志·方言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
《动词研究》(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
《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副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11月。
《动词研究综述》(主编),山西高教联合出版社,1996年6月。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1月。
《普通话语法知识》,香港普通话研习社,1997年10月。
《汉语的句子类型》(主编),山西书海出版社,1998年2月。
《语言研究的新思路》(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
《同义词小词典》(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
《反义词小词典》(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
《语法理论纲要》(主笔),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7月。
《语法讲话》,(共20篇汉语拼音小报连载),1994年5月-1997年12月。
《语法对话录》,(署名贺诚,共38篇香港普通话报连载),1996年1月-1999年8月。
论文要目(按发表时间先后排列):
《试论文章的准确·鲜明·生动》(合作),语文教学1960年4期。
《论语的质变》,复旦学报1960年7月号。
《谈语言学的所谓阶级性问题》(署名求知),《再谈语言学的所谓阶级性问题》(署名求知),《江汉学报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学术月刊 1961年3期。
《再谈语言学的所谓阶级性问题》(署名求知),《江汉学报1962年6 期 。
《汉语提带复合谓语探讨》(合作),复旦学报1965年5月号。
《论语言学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及批判继承问题》(合作),学术月刊1965年9 期。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文风的核心》,复旦学报1977年2 期。
《又收入文风论集》,求实出版社,1995年。
《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著名求知),江汉论坛1980年2 期。
《关于结构和短语问题》,中国语文1980 年3 期
《是”字句的修辞用法》,语文学习1980年5期。
《谈谈析句问题》,安徽师大学报1980 年4 期。
《词同词素》、《词组的区别》,语文学习1980 年5 期。
《略论断词》,复旦学报(增刊)1980 年。
《陈望道与中国文法学》(合作),语文论丛(1),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
《怎样区别现代汉语的词同短语》,东岳论丛 1981年4期。
《上海方言研究》(1)(合作),《明治学院大学论丛》(日本)1982年10月号。
《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中学语文教学1982年9期。
《谈谈语法学习的必要性》,文科月刊1982年5期。
《上海方言研究》(2)(合作),《明治学院大学论丛》(日本)1982年10月号。
《说句子成分》,阜阳师院学报1983年1期。
《语法学习对话》,文科月刊1983年2期。
《贵在随机应变》,修辞学习1983年2期 。
《上海话里的“老”字》,采风1983年5月。
《关于形容词带宾语问题》,汉语学习1983年5期。
《“是”字句的提问形式》,语文学习1983年6期。
《修辞要讲究题旨情境》,《与中国修辞学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修辞学发凡》与《中国修辞学》,复旦出版社,1983年。
《试论动词谓语句的定型问题》,语文论丛(2),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
《谈重叠短语》,语文学习1983年12 期。
《谈一种特殊类型的复句》,汉语学习1984年1期。
《上海方言研究》(3)(合作),《明治学院大学论丛》(日本)1984年3月号。
《谈修辞和语法的共处现象》,修辞学习1984年3期。
《关于动补格句式的句义重心》,中国语文通讯1984年4期。
《动结式的肯定和否定》,大学语文1984年5期。
《关于动宾短语》,语文学习1984年6期。
《试论重叠短语》,杭州大学学报1984年12卷。
《关于“中学语法教学系统提要”的几个问题》,新疆教育1985年1期。
《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合作),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2期。
(语言教育与研究 1993年2期重刊。)
《谈谈词语组合的选择性》,汉语学习1985年3期。
《试论静态短语和动态短语》,济宁师专学报1985年4期。
《谈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中文自学指导 1986年1期。
《谈谈词语的搭配》,中国语文天地1986年1期。
《论言语美》,徽州师专学报1986年1期。
《试论兼语句》,乌鲁木齐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1期。
《吴方言概况》,《简明吴方言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略论V-R》,《语法研究和探索》(3),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简明吴方言词典的编纂》(合作),辞书研究1986年2期。
《有关动词研究的几个问题》,语文导报1986年5期。
(又收入句型和动词),语文出版社,1987年。)
《交接动词及其构成的句式》,语言教学和研究1986年3期。
《试论主谓复句》,淮北煤师院学报1986年4期。
《略论语法结构的核心成分》,济宁师专学报1986年4期。
《说插语》,《语文论丛》(3),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
《试论补充复句》,《语文论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年。
《VR及其构成的句式》,《语言研究集刊》,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
《关于补心复句》,淮北煤师院学报1987年3期。
《介词短语“给N”的语法意义》,汉语学习1987年4期。
《语体对句子选择情况的初步考察》,语体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
《论语法和修辞的关系》,《修辞学研究》,语文出版社,1987年。
(又收入语法修辞结合问题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
《正确理解并处理静态和动态的关系》,河南大学学报1988年2期。
(又收入人大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1988年4期。
《关于定语的后置现象》,济宁师专学报1988年3期。
《动词研究的重大成果》(合作),辞书研究1988年6期。
《吴语“V脱”中的“脱》”,《吴语论丛》,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施事宾语句》,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1期。
《语法研究中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原则》,《语法研究和探索》(4),北大出版社,1989年。
《论词的功能分类》,烟台大学学报1990年2期。
《“V上”及其构成的句式》,营口师专学报1991年1期。
《论汉语语法的特点》,济宁师专学报1991年4期。
《动词的“价”分类》,《语法研究和探索》(5),语文出版社,1991年。
《近代汉语和吴语》,中国语言文学纪要(日本),第12号,1991年。
《上海话双音节象生词的生动形式》,《中文研究集刊》(日本),第3号,1991年。
《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区分及其再分类》,中国语言学报第4期,商务印书馆,1991年。
《试论语义结构中的主事》,《中国语言文学的现代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
《论语法研究中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语法修辞方法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
《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合作),中国语文1992年4期。
(又收入中国语文四十周年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1993年。)
《V得句的“得”后成分》,汉语学习1992年6期。
(又收入人大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1993年2期。)
《VP主语句》,《语法研究和探索》(6),语文出版社,1992年。
《复动V得句》,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4期。
(又收入人大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1994年2期。)
《关于句子合语法和不合语法问题》,中国语文1993年5期。
《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和“名词化”》(合作),中国语文1994年2期。
(又收入吕叔湘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1995年。)
《语言》、《言语和话语》,汉语学习1994年2期。
《“N受+V句说略》,语文研究1994年2期。
《现代汉语动词的次范畴》,《语法修辞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
《关于现代汉语动词的研究》,动词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句型、句模和句类》,《语法研究和探索》(7)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年。
《动词的配价与句子的生成》,汉语学习1996年1期。
《同音同形的“是”的分化》,辞书研究1996年2期。
《动介组合体的配价问题》,营口师专学报1996年1期。
《关于动词配价研究的几个问题》,三明大学学报1996年1期。
(又收入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2000年1月。)
《“有”字句的后续成分》(合作),语言教学和研究1996年4期。
《粤普语法差异》,《香港普通话教师学习资料汇编》,香港普通话研习社,1997年。
《语言研究的新思路》(合作),《语言研究的新思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主语》,《语言研究的新思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三价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 (合作),汉语学习1998年6期。
(又收入人大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1999年4期)
《二价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 (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1期。
(又收入人大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1999年6期)
《论句模研究的方法》(合作),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4期。
《略说句系学》,汉语学习,1999年第6 期。
(又收入人大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00年4期)
《语法研究的十大关系》,《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年2月。
《领属成分在汉语句子中的配置情况考察》,汉语现状和历史的研究
《首届汉语语言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论“致使”结构》,《语法研究和探索》(10),商务印书馆,2000年。
《谈谈中学的语法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12期。
《非动作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合作),语文论丛上海(6),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
《论名核结构》,《语言问题再认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汉语学习2001年1期。
(又收入人大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01年1期)
《句法、语义、语用之间的互参互动关系》,山东师大学报2001年3期。
《现代汉语名词及其再分类》,语文论丛(7),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V得”后主谓结构的语义分析》(合作),中国学研究2001年第4辑。
《动词的配价与汉语的把字句》,中国语文2001年5期。
《论语法研究中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现代中国语研究(日本)2001年2期。
《收入从语义信息到类型比较》,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
《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汉语学习2001年5-6期。
(又收入人大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02年2、4期)
《论汉语的语序》,中国语学(日本)2001年11月(总248号)
《预设和蕴涵》,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5期。
《论名词在语义平面的“兼格”》,《语法研究和探索》(10),商务印书馆,2002年。
《说语义成分》,汉语学习2003年第1期。

以上就是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哪个老师好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191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1招生网:www.191577.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哪个老师好”相关推荐
复旦金融学硕士 毕业后收入有多少?
复旦金融学硕士 毕业后收入有多少?

复旦金融学硕士毕业后收入有多少?1.每一个学校都有收入高低不同的,主要还是看你的个人能力2.好大学往往是一个好的开始,你不妨借此机会好好充实自己的实力,并且多多增加一些知名公司的实习经验,以及社会活动的组织参与经验。(朋友曾经去坦桑尼亚担任过志愿者,后来进入四大工作)3.如果你立志要进入四大,国外投行或者国内券商的研究部门以及各大银行的总行,英语非常重要,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的写作以及

2024-02-15 05:10:13
硕士能当大学老师吗
硕士能当大学老师吗

硕士能当大学老师吗硕士能当大学老师吗介绍如下:答案是肯定的,硕士生可以做大学老师,而且是本科院校老师。能不能进以及能进什么样的学校会跟专业、地域等因素有关。道理很简单,专业、地域很大程度影响供求关系。有些专业的博士、海龟一抓一大把,硕士肯定毫无竞争力。个别本科院校的地理位置很差,众多博士海龟都不愿意去,那也给硕士留了一线希望。当然,本科及硕士毕业院校也至关重要,21

2024-09-06 07:43:35
学金融哪个大学好二本
学金融哪个大学好二本

学金融哪个大学好二本好的二本金融大学推荐: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金融学科上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其金融学专业不仅课程设置全面,而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实践机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金融学科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学校拥有一流的教授团队,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教育。此外,该校与金融行业内的企业和机构有着紧密的

2024-07-03 15:26:20
复旦大学金融专业有哪些课程
复旦大学金融专业有哪些课程

复旦大学金融专业有哪些课程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金融学科系之一。该系现有教授4名(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8名,另有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从事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保险的教学和科研。全系学科齐全,教师梯队整齐。该系教师正在积极进行"国际金融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改革,并已取得显著成效,于1998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该系拥有博士点和硕士点,为本科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条件。

2024-02-09 03:36:12
复旦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就业去向 复旦大学基础数学博士就业前景
复旦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就业去向 复旦大学基础数学博士就业前景

复旦大学基础数学博士就业前景进高校、高中当老师,或者考公务员。进高校当老师是大多数博士倾向于选择的一条路,进高中任教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公务员招聘也需要数学相关专业的人才。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教师在大中小学的需求还是很广阔的。复旦大学国际商务硕士就业薪资在管理学类中排名第18,平均工资:9。7K。国际商务专业的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涉及到金融行业中的证券公司投资

2024-02-28 13:46:21
复旦大学人数 复旦大学应用统计硕士报考人数
复旦大学人数 复旦大学应用统计硕士报考人数

研究生比本科生多的大学研究生比本科生多的大学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第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所大学想必各位一定知道,这就是理学领域的王者。虽然学校规模不大,但却是985名校。学校人数虽然不多,全日制的学生也只有23000人,但是研究生的数量竟然达到了15879人,比例高达69%。第二、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没有位居第一,还是有点出人

2024-02-20 07:28:15
二本大学,金融管理类的学校哪个好?
二本大学,金融管理类的学校哪个好?

二本大学,金融管理类的学校哪个好?二本分数就可上的N所一本大学一本标签辽宁大学是由辽宁省政府主管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门槛规则学校现有60余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类本科专业按二本批次招生。具体要求是:凡是报考辽宁大学广告学等十个艺术类本科的考生,高考成绩(含数学分)达到辽宁省二批本科录取控制线的70%~80%,按专业考试合格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学生入校后在蒲河校

2024-06-20 05:18:00
复旦大学金融学考研的考试科目有哪些
复旦大学金融学考研的考试科目有哪些

复旦大学金融学考研的考试科目有哪些复旦大学金融学考研的考试科目如下:1、学术学位: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3数学三、801经济学综合基础(金融)。2、专业学位:101思想政治理论、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303数学三、431金融学综合。复旦大学金融学研究方向如下:1、学术学位:国际金融、统计金融、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工程、数理金融、

2024-02-12 19: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