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91招生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当孩子高考分数只够上很差的二本,你会让他复读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考研究生三跨会不会很难
“再来一次”,多么让人怦然心动的措辞,对于不满意自己本科院校或专业的广大学子而言,跨校、跨专业、跨地区考研成了他们千载难逢的“再来一次”的机会,每年有近百万人选择跨专业考研,占考研总人数的60%,大部分名校研院的外校录取人数超过了总人数的70%……但机会总是与风险并存,选择跨专业考研也意味着要比考本校本专业冒更大的风险,而科学理性地跨专业考研将为你带来更大
胜算
。跨专业考研的难度究竟有多大?你适合跨专业考研吗?“三跨”成功之路能复制吗?中公考研为大家揭晓答案!
热度逐年提升,交叉学科受追捧
2012年,将近100万人选择跨校或跨专业考研;早在数年前,报考
中央财经大学
的外校生就占到84.9%;北京大学每年跨校考研人数过万,巨大的跨专业考研群体的背后是残酷的竞争趋势。目前,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高校有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低于5%,分母中大部分为跨专业考生,越来越多的跨专业考生也正在挤进分子之列。跨专业考研这个大蛋糕究竟有多强大?跨专业考研的江湖水究竟有多深?
跨校、跨专业考研人数高达60%以上
2012年全国考研总人数为165.6万人,其中选择跨校或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占总人数60%左右。据调查,在2013年考生就读的某辅导班里,选择跨校考研的学员占到90%之多,而选择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也达到了70%。跨校、跨专业考研无疑成了当今的一种趋势。事实上,跨校跨专业群体庞大的数字来源于一些客观的招生条件。在全国2000余所高校中,有900余所具有研招资格,拥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更是仅有60余所,
民办高校
从2012年才开始有5所获得研招资格。这注定了大多数学子想要读研就必须跨专业考研,想要读好专业也必须跨专业考研。
据报道,早在2004年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校报考的考生就占到考生总数的70%~80%;当年报考
中国政法大学
的7000多人中,本校的本科生也只有900多名;而报考中央财经大学的外校生则占到84.9%;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相关负责人表示,北大年招收
硕士研究生
3500人左右,其中北大自己的本科生约占1/3,并且近几年一直保持这个比例。“跨校报考我校并录取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重点大学,尤其是设立研究生院的55所高校,占了录取总数的70%。”
值得欣喜的是,一些重点院校、重点研究院在研招时不再过分挑剔考生本科时的专业。据中科院研招办主任透露,在
中科院研究生院
近些年招录的研究生中,有很多是跨专业录取的。有基础学科跨应用学科的,也有应用学科跨基础学科的。这些考生凭着自己对跨专业考试专业的浓厚兴趣以及由此激发出的巨大学习热情,已经在专业能力上达到,甚至超越了本专业优秀考生的水平。“我们一贯的招生态度是,只要专业知识技能过硬,就不存在
本科专业
歧视现象。”
传统热门专业与交叉学科成为跨专业考研热门
据调查,2012年跨专业考研的热门专业主要集中在:
会计学
、行政管理、企业管理、
金融学
、语言文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心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产业经济学等传统热门专业中。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财会、计算机、通信、管理科学等专业尤其得到跨专业考生的青睐,这些专业应用性强,与市场结合紧密,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吸引了大量本科学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考生跨专业报考。
与此同时,大量非本专业的考生跨专业考试热门专业,使得传统热门专业的竞争门槛越来越高,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高校有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低于5%。数学基础深厚让很多理科生扎堆跨专业考研商科,大大提高了考试竞争的难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2011年的报录比分别低至24∶1、30∶1、52∶1;而大量中文、历史、
哲学专业
考生的报考,更是让浙江大学传播学专业2011年的报录比低至198∶1,竞争异常惨烈。
近年来,一些交叉学科也逐渐变成跨专业考试热门专业。比如北京大学,自2005年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以来,以当下热点前沿的
生命科学
、纳米科学、海洋科学等学科为中心,建立了以往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大门类横向联合的诸多专业,如理论与系统生物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等。由于这些学科跨度大,对考生的背景知识要求高,方向又多集中在前沿研究领域甚至超前研究领域,因此尽管这些专业报考难度大,但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吸引了越来越多专业跨度之内的优秀考生报考。
许多考生跨专业考试“交叉学科”专业主要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学位属性,从纯理论型专业向应用型专业、从纯文科专业向经管结合型专业转变。比如许多理科专业的本科同学,诸如物理学、应用化学、计算科学、力学等同学纷纷向电子、化工、软件、航天、船舶等工科专业跨专业考试;中文、历史、哲学向对外汉语、新闻、旅游、文化管理方面跨专业考试。
据了解,有不少跨专业考生认为,即使是要继续攻读,也不想让硕士阶段就把自己的专业限死,博士阶段还想继续观望,选择更符合自己特点的方向。如政治学的同学选择国际经济合作研究、中国对外经济研究等方向,拉近与经济学的距离;矿业工程的同学选择数字矿山及计算机应用、安全技术与工程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与仿真安全技术等方向,拉近与自动化、系统工程的距离。
兴趣和名校情结成跨专业考试两大动力
因为高考填报志愿时,学生对大学专业设置了解不充分,大部分学生高考服从调剂,不少人本科阶段读了自己本就不感兴趣的专业。对他们而言,跨专业考研也成了自主性更强的二次选择的机会。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决定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对专业兴趣的认识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非单纯图有趣,而是更多地结合自身长远的理想,将对专业的兴趣发展成“志趣”。
同时“名校”成为跨专业考研的另一内在动力。据统计,近年来报考人数最多的10个招生单位是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中山大学
、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其中,北京大学报名人数最多,跨校考研人数常年过万。
名校如此受宠,与当今应届生的就业形势有直接关系,因用人单位掌握的信息有限,所以多数只能用学历背景衡量应届生的综合能力。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王明(化名)深有体会,王明因高考失利曾在某专科学校读书,后“升本”进入一家二本院校读
法学专业
,毕业求职时却在三个月内连在十家单位碰壁。眼看着一起应聘的名校毕业生被一线律师事务所录用,王明燃起了继续深造学业的斗志,决定报考人大并最终顺利被录取。
事实上,相对于考生的名校情结,近些年来许多名校在对待跨校考生的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随着研究生教育公平理念的推进、研究生复试改革的日趋规范、成熟,“本科出身”不再成为名校录取的重要标准,甚至有的名校更偏爱从一般院校刻苦学习考进来的普通院校出身的学生,这无疑给了跨校考生巨大的信心。
特殊研院和特殊专业为跨专业考试提供了必然性
跨专业考研形势的,还与一些“特殊”的研究生招生机构有关。一些科研院所、学术机构的研究生院,由于自身不招收本科生,所以所有被录取的研究生都属于跨校考生。今年6月底,中科院大学在武汉举行了一场大型招生会,场面。参加这次招生会的小刘说,他就读于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十分热爱自己所学专业。中科院的微波遥感技术水平和科研设备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因此他做梦都想进入中科院深造。他认为,考中科院的考生都属于跨校考研,不需要和“本校本科生”竞争,在公平性上要比考其他名校强一些。
与此同时,一些专业学位项目的兴办,比如法律硕士(非法学),其招生对象就是非法律专业的本科生,这也造成了跨专业报考人数的增多。例如,法律硕士在2000年开始不再允许法律专业毕业生报考,当年全国的报考人数只有8000人左右,2004年报考人数增加到3.9万人。2009年根据教育部通知,在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之间,新增法律硕士(法学)专业,招生对象为法学本科,但法律硕士(非法学)的招生对象依然是非法律专业本科生,当年仅北京市法律硕士(非法学)报考人数就达到7494人。

当孩子高考分数只够上很差的二本,你会让他复读吗?
当孩子高考分数只够上很差的二本,我不会强制让他复读,一方面,孩子有选择是否复读的权利,没有人能让他必须复读或者不复读。另一方面,他本身的意愿决定了复读效果。因此,父母在“复读”这件事上,不要想着“我让不让”的问题,而要想着孩子“要不要”“愿不愿意”的问题。
当孩子高考分数只够上很差的二本时,我会选择问他“你要不要考虑复读一年”或者“你愿不愿意复读一年”。
如果孩子回复“好,我要复读”,那么,我会让他做好以下这几件事:
第一、网络下载高考题,整理高考试卷的错题知识。
既然要复读,知道自己的知识盲点和薄弱点在哪里非常重要,高考试卷中的错题很好地呈现这些。因此,我会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复盘,这是自己复读成功不可缺少的第一步。
第二、确立复读高考目标,并对目标有清晰的了解。
在对自己的知识盲点和薄弱点有了解后,我会让孩子树立一个高考目标,比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树立后,我会帮助孩子一起搜找各种资料去了解这所目标院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会带着孩子去参观学校。总之,高考目标越是明确和具体化,对孩子后续复读的推动力就越强。特别是在他陷入低谷时,明确的目标会带来方向感和希望。
第三、做好复读规划,明确接下来一年各阶段复习重点。
复读忌讳浑浑噩噩,想要复读有效果,就必须做好详细规划。因此,我会让孩子整理所有高考知识点,并将一年时间规划成多个阶段,各个阶段做好各不同知识点复习。与此同时,我会告诉孩子:“复读要走在自己的复习节奏里,不是非得跟着学校老师。毕竟,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不一样,而老师针对大多数学生学习情况,你自己可以针对你自己的情况。”
总之,如果孩子愿意复读,那么以上这几件关乎复读效果的事情,我会让他要认真去做好。
如果孩子回复“我不要”“我不愿意”,那么我会尊重他的决定,并一起期待大学生活。
首先,再差的二本也是二本,不能因为个人主观上的差,就否定这个学校。
很多家长对高校的判断往往取决于他人言论、学校的综合实力排名和录取分数高低等。然而,很多二本学校在被定义“差”的时候,它们其实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比如广东白云学院,它是广东省二本高校中的民办高校,很多人会觉得它“差”,可事实上该校是广东省“易班”试点建设高效,它的工商管理、艺术设计学都是省级重点培育专业。因此,我会让自己调整心态,去多了解孩子报考的所谓“差二本”,找到闪光点并利用,而不是一味否定它。
其次,考上二本,可能已经是孩子最好的成绩了,要接纳这个事实。
几乎所有父母都会觉得孩子“行”,觉得孩子可以更好。可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高考考出的成绩,就是他的正常水平,甚至是他备战高考以来考出的最好成绩。这种情况下,他们肯定不愿意再复读了。因此,作为父母,我会让自己尽量保持客观和理智,然后接纳孩子就是这个水平的事实。
最后,孩子“不要”“不愿意”,复读没有任何意义。
复读要有效果,一定是“我愿意复读”作为基础的。孩子被逼着去复读,很难有好的复读效果。那么,何必去浪费一年的时光?何必去折磨孩子的精力和精神呢?在孩子不愿意的情况下,复读不会有任何积极意义。因此,我不会违背孩子意愿。
综上,我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他不愿意复读,那就选择所谓的差的二本。再者,所谓差的二本,又不代表没有未来,最终还是看个人对学习、未来的态度、规划和追求,看自身的能力和价值。
总之,当孩子高考分数只够上很差的二本时,我不会盲目让他复读,而是会先询问他的意愿,之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
191招生网
三本院校可以考研吗
191招生网(https://www.1915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三本院校可以考研吗的相关内容。
可以的。
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 9 月 1 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3. 年龄一般不超过 40 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 二 )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经教育部批准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单独考试:
1. 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 1 , 3 , 4 ,各项要求;
2. 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 4 年或 4 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 2 年或 2 年以上,业务优秀,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三)符合上述(一)或(二)中各项报考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相应的统考或单考。
可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 49 所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烟台师范学院、聊城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
(四)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简称“法律硕士联考”。
1. 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 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下列 13 个专业不得报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可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 48 所学校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大学、烟台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海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政法学院、兰州大学。
上述各高校录取该专业考生时,只从参加“法律硕士联考”的考生中选拔。各学校不再为该专业组织统考或单考。
(五)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简称“ MBA 联考”。
1. 符合(一)中第 1 , 3 , 4 ,各项的要求;
2.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 3 年或 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 5 年或 5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 2 年或 2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可招收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 94 所学校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郑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大学、新疆财经学院。
上述各高校,录取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生时,只从参加“ MBA 联考”的考生中选拔。各校不再为该专业组织统考或单考。
(六)硕士生招生单位中的部分高等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可以推荐本校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初试并在 10 月 25 日前 直接到报考单位参加复试和办理接收手续。推荐办法由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生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报考点办理报名确认手续,亦不得再参加统考。到 10 月25 日 仍未落实接收招生单位的推荐免试生不再保留资格。
以上就是191招生网整理的当孩子高考分数只够上很差的二本,你会让他复读吗?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191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1招生网:
www.191577.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