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91招生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高三复读真的能考上大学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三复读真的能考上大学吗?
谁也不能保证高三复读就能考上大学啊,说到底还是看自己的基础怎么样,有没有充分利用好复读的一年时间吧。我闺蜜第一次高考分数只能勉强上本科,但是选不到什么好的大学。最后选择在卓越高四复读了一年,那一年里她都没怎么和我联系,沉迷在学习里不能自拔(其实是因为她们学校是全日制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严禁学生带手机啦)。
第二次高考终于考上了厦门大学,总算努力没有白费。现在挺多人选择高三复读的,因为能多一次机会来选择人生到底走怎样的路,不要问结果,但求过程问心无愧就好了。

民办本科在教育方面,真的不如公办学校吗?
在国外,一般都是私立本科强于公立;但是,就目前中国而言,公立本科要强于私立。
因为大部分私立本科都属于二本(很多是以前的三本,但现在取消了三本所以都变二本了),而且投档分数线比较靠后,导致水平不足。同时,中国私立本科学校历史以及底蕴都不足公立本科。
民办本科与公办本科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
1.收费方面
私立本科的学费要高于公立本科,就今年的
广东白云学院
来举例子:
学费最低26000元/学年;
住宿费最低1500元/学年;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是一般家庭实际上很难去接受这样的学费。只从片面角度去刨析,高学费带来的更多是玩乐享受的学生群体,这也导致学校可能会在某些成果及测评方面吃亏。
其实,民办学校收费贵是公共认知,大家都知道现在随随便便一个民办本科的学费就要超过每学年1万元,甚至还要更高。你要知道,一般公办院校的学费也只不过每学年5000元而已。因此,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来讲,民办本科的确有点承担不起。
191招生网
2.师资力量
总的来说,公立本科的师资大多来说要比私立本科好,这个是由于学校性质而决定的,公立属于政府性质,拥有更多可调配的优质资源。
3.社会认可度
因为在以前,私立本科是归于
三本
行列的,这意味着生源差于一本二本,社会认可度也不及前者。而且私立本科大多是投档线都很低(相对于公立),一般来说投档线大致决定生源质量水平。这也是为什么学校一直都上不去,因为生源质量大多不行,多数学生并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学习的渴望程度也比较低,再加上思想还不成熟。所以在毕业后的工作情况,以及学校考研上岸率极低这些指标上,很大程度是生源质量决定的(这个说法不绝对,但比较普遍)。
不过,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有部分私立学校出现了后来者居上的情况,呈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景象,私立本科办学质量提升的很快,也出现了部分强于公立本科的院校。例如:
武昌首义学院
等等。
甚至有的私立院校打破了原有的硕士教育垄断(在中国教育历史中,研究生一直是公立院校的
“特权”
)。例如:
北京城市学院、河北传媒学院
等等。
从各方面看,国家教育政策在鼓励私立教育发展,私立教育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可以在新闻报纸上经常看到每年有多少私立学校进入教育领域。
总的来说,不能一棍子打死,公立普遍要好于私立,但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有好的私立学校也是可以上的。

考研究生三跨会不会很难
191招生网(https://www.1915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考研究生三跨会不会很难的相关内容。
“再来一次”,多么让人怦然心动的措辞,对于不满意自己本科院校或专业的广大学子而言,跨校、跨专业、跨地区考研成了他们千载难逢的“再来一次”的机会,每年有近百万人选择跨专业考研,占考研总人数的60%,大部分名校研院的外校录取人数超过了总人数的70%……但机会总是与风险并存,选择跨专业考研也意味着要比考本校本专业冒更大的风险,而科学理性地跨专业考研将为你带来更大
胜算
。跨专业考研的难度究竟有多大?你适合跨专业考研吗?“三跨”成功之路能复制吗?中公考研为大家揭晓答案!
热度逐年提升,交叉学科受追捧
2012年,将近100万人选择跨校或跨专业考研;早在数年前,报考
中央财经大学
的外校生就占到84.9%;北京大学每年跨校考研人数过万,巨大的跨专业考研群体的背后是残酷的竞争趋势。目前,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高校有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低于5%,分母中大部分为跨专业考生,越来越多的跨专业考生也正在挤进分子之列。跨专业考研这个大蛋糕究竟有多强大?跨专业考研的江湖水究竟有多深?
跨校、跨专业考研人数高达60%以上
2012年全国考研总人数为165.6万人,其中选择跨校或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占总人数60%左右。据调查,在2013年考生就读的某辅导班里,选择跨校考研的学员占到90%之多,而选择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也达到了70%。跨校、跨专业考研无疑成了当今的一种趋势。事实上,跨校跨专业群体庞大的数字来源于一些客观的招生条件。在全国2000余所高校中,有900余所具有研招资格,拥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更是仅有60余所,
民办高校
从2012年才开始有5所获得研招资格。这注定了大多数学子想要读研就必须跨专业考研,想要读好专业也必须跨专业考研。
据报道,早在2004年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校报考的考生就占到考生总数的70%~80%;当年报考
中国政法大学
的7000多人中,本校的本科生也只有900多名;而报考中央财经大学的外校生则占到84.9%;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相关负责人表示,北大年招收
硕士研究生
3500人左右,其中北大自己的本科生约占1/3,并且近几年一直保持这个比例。“跨校报考我校并录取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重点大学,尤其是设立研究生院的55所高校,占了录取总数的70%。”
值得欣喜的是,一些重点院校、重点研究院在研招时不再过分挑剔考生本科时的专业。据中科院研招办主任透露,在
中科院研究生院
近些年招录的研究生中,有很多是跨专业录取的。有基础学科跨应用学科的,也有应用学科跨基础学科的。这些考生凭着自己对跨专业考试专业的浓厚兴趣以及由此激发出的巨大学习热情,已经在专业能力上达到,甚至超越了本专业优秀考生的水平。“我们一贯的招生态度是,只要专业知识技能过硬,就不存在
本科专业
歧视现象。”
传统热门专业与交叉学科成为跨专业考研热门
据调查,2012年跨专业考研的热门专业主要集中在:
会计学
、行政管理、企业管理、
金融学
、语言文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应用心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产业经济学等传统热门专业中。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财会、计算机、通信、管理科学等专业尤其得到跨专业考生的青睐,这些专业应用性强,与市场结合紧密,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吸引了大量本科学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考生跨专业报考。
与此同时,大量非本专业的考生跨专业考试热门专业,使得传统热门专业的竞争门槛越来越高,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高校有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低于5%。数学基础深厚让很多理科生扎堆跨专业考研商科,大大提高了考试竞争的难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2011年的报录比分别低至24∶1、30∶1、52∶1;而大量中文、历史、
哲学专业
考生的报考,更是让浙江大学传播学专业2011年的报录比低至198∶1,竞争异常惨烈。
近年来,一些交叉学科也逐渐变成跨专业考试热门专业。比如北京大学,自2005年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以来,以当下热点前沿的
生命科学
、纳米科学、海洋科学等学科为中心,建立了以往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大门类横向联合的诸多专业,如理论与系统生物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等。由于这些学科跨度大,对考生的背景知识要求高,方向又多集中在前沿研究领域甚至超前研究领域,因此尽管这些专业报考难度大,但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吸引了越来越多专业跨度之内的优秀考生报考。
许多考生跨专业考试“交叉学科”专业主要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学位属性,从纯理论型专业向应用型专业、从纯文科专业向经管结合型专业转变。比如许多理科专业的本科同学,诸如物理学、应用化学、计算科学、力学等同学纷纷向电子、化工、软件、航天、船舶等工科专业跨专业考试;中文、历史、哲学向对外汉语、新闻、旅游、文化管理方面跨专业考试。
据了解,有不少跨专业考生认为,即使是要继续攻读,也不想让硕士阶段就把自己的专业限死,博士阶段还想继续观望,选择更符合自己特点的方向。如政治学的同学选择国际经济合作研究、中国对外经济研究等方向,拉近与经济学的距离;矿业工程的同学选择数字矿山及计算机应用、安全技术与工程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与仿真安全技术等方向,拉近与自动化、系统工程的距离。
兴趣和名校情结成跨专业考试两大动力
因为高考填报志愿时,学生对大学专业设置了解不充分,大部分学生高考服从调剂,不少人本科阶段读了自己本就不感兴趣的专业。对他们而言,跨专业考研也成了自主性更强的二次选择的机会。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决定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对专业兴趣的认识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非单纯图有趣,而是更多地结合自身长远的理想,将对专业的兴趣发展成“志趣”。
同时“名校”成为跨专业考研的另一内在动力。据统计,近年来报考人数最多的10个招生单位是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中山大学
、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其中,北京大学报名人数最多,跨校考研人数常年过万。
名校如此受宠,与当今应届生的就业形势有直接关系,因用人单位掌握的信息有限,所以多数只能用学历背景衡量应届生的综合能力。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王明(化名)深有体会,王明因高考失利曾在某专科学校读书,后“升本”进入一家二本院校读
法学专业
,毕业求职时却在三个月内连在十家单位碰壁。眼看着一起应聘的名校毕业生被一线律师事务所录用,王明燃起了继续深造学业的斗志,决定报考人大并最终顺利被录取。
事实上,相对于考生的名校情结,近些年来许多名校在对待跨校考生的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随着研究生教育公平理念的推进、研究生复试改革的日趋规范、成熟,“本科出身”不再成为名校录取的重要标准,甚至有的名校更偏爱从一般院校刻苦学习考进来的普通院校出身的学生,这无疑给了跨校考生巨大的信心。
特殊研院和特殊专业为跨专业考试提供了必然性
跨专业考研形势的,还与一些“特殊”的研究生招生机构有关。一些科研院所、学术机构的研究生院,由于自身不招收本科生,所以所有被录取的研究生都属于跨校考生。今年6月底,中科院大学在武汉举行了一场大型招生会,场面。参加这次招生会的小刘说,他就读于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十分热爱自己所学专业。中科院的微波遥感技术水平和科研设备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因此他做梦都想进入中科院深造。他认为,考中科院的考生都属于跨校考研,不需要和“本校本科生”竞争,在公平性上要比考其他名校强一些。
与此同时,一些专业学位项目的兴办,比如法律硕士(非法学),其招生对象就是非法律专业的本科生,这也造成了跨专业报考人数的增多。例如,法律硕士在2000年开始不再允许法律专业毕业生报考,当年全国的报考人数只有8000人左右,2004年报考人数增加到3.9万人。2009年根据教育部通知,在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之间,新增法律硕士(法学)专业,招生对象为法学本科,但法律硕士(非法学)的招生对象依然是非法律专业本科生,当年仅北京市法律硕士(非法学)报考人数就达到7494人。
以上就是191招生网整理的高三复读真的能考上大学吗?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191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91招生网:
www.191577.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